抓住文本特点,扩大其利用率——教学后记
我们的《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中,有一篇小短文《花园果园》。内容如下: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虽然这篇小短文只是要求学生熟读后会背诵,但是,这篇小短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说话与写作的好范本。因为,它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单,叙述有规律,易于模仿。为此,我们这样做,以扩大它的利用率,增加其效应。
一是学生自由读短文,利用已有经验,识字并读通顺句子。
二是同桌相互读短文,交流识字。
三是班上竞赛读,轮读,接龙读。
四是尝试背诵。自背,同学相互检查背诵,班上背诵等。
五是班级交流:1.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学生知道,短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天,果树开花了,我们村成了花园;第三自然段写了秋天,果子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2.默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的异同。3.班级分享:两个自然段的异同。叙述方式相同,时间在前,花开了,对应“果熟了”,花园对果园。另外,“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对应“梨熟了,苹果也熟了。”特别是,第二种花或果,都用了一个“也”字。
六是思考仿编,以学校为素材,仿编“花园 果园”。学生小组内积极酝酿之后,我们师生的作品如下:
花园 果园
我们学校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果树开花了。樱桃花开了,枇杷花开了,杏花也开了。我们学校成了花园。
夏天,果子熟了。樱桃熟了,枇杷熟了,杏也熟了。我们学校成了果园。
七是学生回家后,仿编写绘:自己家乡或者小区。
学生对于这样的写绘作业,很是喜欢,因为这是他们天天能看得到、闻着到、摸得到的,熟悉得很。且小短文有特点,易于模仿,效果当然好。
抓住文本的特点,扩大其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