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小雨
读《桃花心木》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课文《桃花心木》,这是一篇借树喻人的课文。
刚刚预习时,文中的“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的水量也不一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种树就要给予树呵护,当然也少不了充足的水量,种树人为何既不定期浇水,浇的水量也不一定,这不是不爱惜树苗吗?
我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作者同样也产生了迷惑:不定期浇水竟是种树人的良苦用心:种树人用模仿老天爷下雨的方式给小树苗浇水,为小树苗创设了一种自然环境来“教给”它们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的本领。如果每天定时定量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枯萎,但遇到了大风大雨就会倒下一片,一旦种树人停止浇水,树苗也会难以存活。
树是这样,人何曾不是呢?生活中一些不可预料的坎坷、曲折和磨难,不就是桃花心木不确定的水源吗?只有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长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尝试着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替爸妈分担家务、一人独自在家时学会照顾自己、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只有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才是成才的一条通路。(于2009.4.13被“大河濮阳教育网”采用)
在不确定中成长
——读《桃花心木》有感
早晨起床看到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不免为儿子的上学担心:书包、水杯、彩笔、雨伞,四个分散物对儿子可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儿子不会落下一样吧?心中不免为儿子捏着一把汗,看看赶车的时间已到,来不及叮嘱,匆匆忙忙走出家门,整个上午都因惦记着儿子心情与天气般不爽。
晚饭后,儿子提议今晚的日记想写课文《桃花心木》的读后感,并提出擂台赛,我捧起儿子的书本,轻声诵读着:“树苗种下后……他来得并没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他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感到疑惑:难道这是个门外汉?难道他视种树当儿戏?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爷下雨,老天爷下雨是算不准的……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读到这里,我仿佛读懂了种树人的心:他担心树苗养成依赖的心理,他想让树苗在外界不确定的中克服干旱、风雨、冰雹等恶劣环境,独自成长为参天大树,这样生存下来的树才会经得起风吹雨打,才会茁壮成长!文章用“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做结尾,印证了种树人的成功。
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灾难有时更是一种磨练”,不错,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中、在父母的溺爱中培养不出孩子独立的性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孩子形成依赖的心理,所以才出现了大学生需要老妈陪读洗袜子的现象,才有了高智低能现象。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如文中的种树人,都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我们又有几个能像种树人那样如此用心呢?每个家长都会用“舍不得”当爱的挡箭牌,我也不例外,殊不知放手也是爱,磨练是为了让孩子的成长更健康!扪心自问,我对孩子的事过于包揽,总想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每次为老公的“狠”感到忿忿不平,本课中的“不确定”让我醒悟:在孩子的人生征途中,我们又能陪伴孩子多长呢?今天的溺爱就是明天的“害”,今天的放手才是为了明天的飞翔,正像文中所说“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去锻炼,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爱孩子,就应该让他面对苦难,拥有一份顽强的自信;爱孩子,就应该打破爱的牢锁,让他自由地飞翔,切莫让我们的爱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切莫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放飞的羁绊!让我们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成长为像桃花心木那样的参天大树!(此文于20094.13刊登在《大河濮阳网教育频道》之《学生文苑》栏目》
桃花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