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缩后扩背课文,你也来试试?
第一篇课文是《燕子》,老师要求昨天晚上会背前两个自然段放学一回家,孩子就开始背,可能由于心急,也或许是心不在焉,反正背了好几分钟,连第一段的一句话还没会背,他生气地大声说:“背了这么长时间,光忘,不背了。”在厨房做饭的我心里好笑,学顾上理他,由他去吧。
吃过饭,我对孩子说:“其实背书很容易,只要你找准了方法。现在咱俩一起来背吧?”得到孩子的同意后,我们开始了。
“先想想,以前教你的背书的时候先怎么做?”
“一段段地背,再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再一句句地背。可是,这一课的第一段只有一句话,那么长,不好背。”
“句子长了,咱再想办法嘛。不要心里想它不好背,你一这样想,它会真得变得不好背。”我诱导着,“想个什么办法呢?”我也故作蹙着眉头在思考。
忽然,我惊喜地说:“你们不是已经学过扩句和缩句了吗?你来看看这一段的一句话怎么缩?”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孩子看着这句话,陷入了思考,好长时间答不出来,可能这样长的句子他们根本没学过。我用笔轻轻地点住了羽毛、翅膀、尾巴三个词,他接着往后说出“凑成了小燕子”。
“你再看看,是什么样的羽毛、什么样的翅膀、什么样的尾巴,又是什么样的小燕子?”
他在心里默背着,两分钟,搞定这句话,孩子背出来了。他的心情明显好转,接着背第二段的信心也倍增。
才下过一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来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孩子看着这一段,自己说:“一共有四句话。”
“你看看这四句话各写了什么?你觉得哪句不好背,先分析分析。”我不失时机地问。
“第一句写下雨,第二句写柳丝,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小燕子。才下过一阵蒙蒙的细雨……”说着,他背开了,可到第二句就卡住了。
“你再把第二句缩写一下。”我提示着。
“微风吹拂着柳丝。”
“什么样的柳丝呢?”
孩子又看着课文,念开了“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连念了三遍,全合上书,会了!
接着缩写第三句,这一次,他又不会缩了。我提示按照第一段的方法去缩。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他一点点地往上扩,又一个两分钟,会了。最后一句,一分钟也会背了。
最后,孩子站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背开了两段内容,虽然中间偶尔有点卡,可终究是会背了呀。“好,明天早起你再复习一下,上午到学校肯定能流利地背出来。休息喽!”
孩子的情绪和吃饭前的相比已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了。收拾文具的时候我说:“背书难啊?一点都不难,只要你找准了方法,还记得假期中你背的那句话吗?遇到问题要——”
“想办法!”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不妨也在背书中运用一下缩句扩句的方法呀。
不光是背书,生活中、学习中多想办法,再不好解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