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专题 > 关于赞歌、赞颂的作文 >

华夏赞乡土情(1600字作文)

2014-07-22 
华夏赞中华情——重阳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于是有了唐诗宋词元曲,有了唐宋元明清一代代的崛起与衰

本篇华夏赞乡土情,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6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华夏赞

中华情——重阳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于是有了唐诗宋词元曲,有了唐宋元明清一代代的崛起与衰败,也有了不同的宗教与节日文化,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织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中华文化发展鸿图,闪耀着华彩奇异的光芒

论中国节日文化可谓纷繁复杂,光是我们民族大家庭所拥有的节日数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而在众多的节日中,我却似乎更钟情于重阳节。也许是生于重阳的缘故,我与这个奇特的日子结下不解之缘。我们仿佛被冥冥中的一根红绳所连系,这根红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却如此真实得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秋季的重阳赋予了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淡淡忧愁,给予了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无限豪情,教会了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超然物外,授予了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深沉。而它本身所存在的魅力,则更让我迷醉。

重阳节于农历九月九日,九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在古数中既属“阳数”又属“极数”,意为天之高“九重”,地之极“九泉”,九,这一在宗教信仰中被崇拜的数字,为重阳节笼上了一层神秘,而重阳也报之以多彩生动。九月初九,日月并阳,因此重阳节这日在岁时中占重要的地位。

重阳除了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随时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完善。现在主宰的重阳主题为尊老敬老爱老。而其实,1989年,我国才将重阳节又定为“敬老节”在古代它的寓意为趋邪避难。综观它的历史,不难发现:重阳传达的一直为和谐平安的思想。这也侧面反映着华夏民族一直以来对美好的追求,以及照亮民族历史的人性光辉。整个华夏民族,以求和,除恶,寻美为曲,让无数个美丽的传说,节日和着它们流泻而出,谱出一首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同在的华美乐章。曾记得,九月九,恒景挟一包茱萸,带一盅菊花酒,携乡人,至山上,肩负为民除害的使命,待瘟魔为茱萸之香,菊酒之气吓得败退之际,冲下山去了结瘟魔之命,去除瘟疫之害。于是人们庆重阳,人们登高望远,人们记住了恒景,也记住了对和谐平安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不仅繁衍出了伫立于历史大道上的英雄伟人,更催化出整个民族几千年来的崇高人格。

对于生于重阳的我,既不能每每此时等高,就在重阳品九层宝塔状重阳糕,在糕上的两只小羊间,插一面小红旗点蜡烛灯来代替。“糕”源于“登高”的“高”象征步步高升,就如同考生吃粽子,愿借“粽”之谐音来“高中”,真是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想象,也不得不为他们的淳朴善良所折服。有的地方还在九月九迎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将糕搭于女儿额上,祈求“万事俱高”,还有地方通过在糕上的“蛮王狮子”的图案来悄悄表达向娘家乞求早生儿子之祝吉的动机。关于吃,重阳能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北京人食烤肉,吃羊肉;香港人品大闸蟹;云南人泡七月间的金银花茶;土家族打糯米耙耙,推豆腐,呵,还有“重阳不打耙,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重阳还有赏菊,插茱萸的风俗。据说,赏菊之风便是周敦颐笔下独爱菊的那个东晋之人,穿梭于桃源,田园间的隐士,那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贞洁之士所引起的。而对于插茱萸,却引起了另一位诗人的绵绵情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愁思化作一缕青烟,飘向远方……

重阳杂糅着许多民俗,同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华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所人能去用心接近了解它。同时,韩国申请其江陵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是否让中国人看到自己在传承端午节等一系列节日中的不足呢?只有重视,才能使得节日文化延绵不绝,也只有实现这些文化的不断传承,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文化辉煌,也才无愧于为我们创造这些文化的祖先。

我热爱祖国丰富的节日文化,喜爱重阳节那多彩的民俗活动。

伴着重阳节节日的声声礼炮,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伴着重阳节的脚步,我又走过了十五年的岁月;与重阳相伴,愿越走越好……

华夏赞乡土情 沈晖 16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赞歌、赞颂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zangezansong/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