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Z610wi用户手册-版本 1.9.1(四)
WIZ610wi是一个网关模块,提供了RS-232或以太网连接标准IEEE802.11 b/g无线通信的网卡。昨天的博文里我们介绍了用户手册的第三部分,本篇博文我们将介绍第四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在这里:http://blog.csdn.net/wiznet2012/article/details/7978268
2.2.6. 串口配置
对于“串口转无线”通信,你可以进行串口参数的配置。
状态:选中“Enable”复选框启用串口通信。
Protocol(协议):选择UDP或TCP协议
模式:在 Server、Client和 Mixed中选择一种通信方法。
这个模式是选择基于TCP的通信方法,TCP协议需要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连接。在服务器模式下,WIZ610wi模块等待客户机的连接;在客户模式下,WIZ610wi模块在连接的过程中作为客户机尝试连接服务器的IP和端口;混合模式下同时支持服务器和客户模式。
对于每一个模式,我们下面做了详细的描述。
ü TCP 服务器模式
为了实现TCP服务器模式下的操作,你需要配置本地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端口号。在监控应用程序中,因为它可以监听任何客户机的连接,也可以建立连接进行远程管理,因此服务器模式是非常有用的。
1. 在TCP服务器模式下,客户机尝试连接WIZ610wi模块。
2. 一旦建立连接,数据就可以在主机和WIZ610wi模块之间进行双向传输。
ü TCP 客户模式
在TCP客户模式下,你的WIZ610wi模块将尝试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
为了实现这种模式下的操作,你需要配置本地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以及服务器IP和服务器端口号。如果服务器IP有一个域名,请使用DNS功能。
1. 供电后,WIZ610wi开发板作为客户端会主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2. 一旦建立连接,数据就可以在主机和WIZ610wi模块之间进行双向传输。
ü 混合模式
在混合模式下,WIZ610wi模块通常作为TCP服务器等待客户机的连接请求。但是,如果在建立连接之前,WIZ610wi模块就收到来自串口设备的数据,WIZ610wi模块就转换成客户模式,发送数据给服务器。因此,在混合模式下,服务器模式比客户模式优先级高。混合模式可以同时利用客户模式和服务器模式,客户模式可用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紧急报告;服务器模式则可用于远程管理。
服务器IP:输入服务器IP或域名。如果两个都输入,则优先选择IP地址。
服务器端口:输入服务器端口。
重连间隔:设置重新尝试连接服务器的时间间隔。
波特率:配置串口通信速率。
数据位数:配置停止位。
奇偶校验位:配置奇偶校验位选项。(选项:None, Odd, Even)
停止位:配置停止位选项。(选项:1, 2)
流控制:配置流控制选项。(选项:none, Xon/Xoff, RTS/CTS)
辅助端口配置
你可以使用辅助端口,通过WIZ610wi模块的串口控制串口设备,并保持串口到WiFi的数据通信端口。
- 状态:你可以启用一个辅助端口。
- 协议:辅助端口只能用于UDP协议。
- 模式:你可以选择服务器模式或客户模式。
- 服务器IP:如果你选择了客户模式,就需要设置服务器IP。
- 服务器端口:输入服务器的端口号。
数据打包条件
你可以指定串口数据如何打包发送到以太网,这里一共有3个定界符符—time(时间)、 size(大小)和character(字符)。如果所有的都设置成0,那么当串口数据到达WIZ610wi模块时,它们会立刻被发送到以太网。
- Time:该字段指定了等待时间。在等待指定时间内,当WIZ610wi模块没有更多的串口输入数据时,就会将串口数据发送到以太网。例如,用户指定了2000ms,在串口最后输入的数据2000ms内,如果WIZ610wi模块没有接收到任何其他数据输入,就会将数据打包发送出去;如果在串口缓冲区没有数据,模块就不会发送任何数据包。
(‘0’:禁用该功能)
- Size:该字段限制串口缓冲区的大小。一旦串口缓冲区达到了该字段值,WIZ610wi模块就会将数据发送到以太网。如果串口缓冲区大于该字段值,WIZ610wi模块就创建一个以太网数据包来保存多余的数据,并在串口缓冲区再一次达到该字段值时,将数据发送到以太网。
(‘0’:禁用该功能)
- Character:指定一个字符触发串口数据到网络数据包的转换功能。每当指定字符出现在串口缓冲区时,所有指定字符之前的数据(不包括指定字符)就被打包发送到以太网。字符必须是十六进制格式的。
(‘0’ :禁用该功能)
如果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数据就会被发送到以太网。
例如) 定界符:Size=10, Char=0x0D
串口数据 :0123456789abc
以太网数据 :0123456789
? “abc” 仍然保存在模块的串口缓冲区中,直到满足下一个指定大小或出现指定字符时,才会被发送到以太网。
Save(保存) :保存配置的值。
Reset(复位) :放弃各字段的修改。
2.2.7. 安全配置
请参考“2.2.4.3. AP配置.
2.2.8. 其他
2.2.8.1. 密码
你可以修改WIZ610wi模块的密码。
图 31.设置密码
2.2.8.2. 日志
WIZ610wi模块可以保存日志信息。为了使用该功能,需要选中“Enable Log”复选框。日志信息包括无线、DDNS、WAN和DHCP。
2.2.8.3. 更新
在这个界面,你可以更新WIZ610wi模块的固件。
单击“Find”按钮浏览固件,选择固件后,如果单击“Upload”按钮,WIZ610wi模块就开始加载固件,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0s。
2.2.8.4 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你单击“Factory Default”按钮,所有的设定值都会恢复到出厂时的默认设定。
出厂时的默认设置如下所示。
字段
默认值
IP地址192.168.1.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0.0.0.0DHCP服务器DHCP客户机范围192.168.1.2~192.168.1.100DNS服务器0.0.0.0串口状态禁用串口模式服务器服务器IP0.0.0.0服务器端口5000波特率38400数据位8奇偶校验位None流控制None无线模式AP别名Wireless_AP频率范围2.4GHz (B +G)SSIDWLANAP信道1AP模式AP用户身份认证开放系统或共享密钥加密None分割阈值2346RTS阈值2346报头类型Long Preamble(长前导码)信号间隔100ms静止时间30000ms广播SSID启用WMM启用密码Admin日志禁用表 9. 出厂默认值
2.2.8.5. 重启
在这个页面,你可以重启WIZ610wi模块。
序号
名称
输入/输出
描述
1
CTS
I
UART :CTS
2
RTS
O
UART :RTS
3
-
-
-
4
HW_Trigger
I
低电平有效 :进入串口命令模式
高电平有效:退出串口命令模式
5
nRS232_LED
O
Serial RX/TX LED (Active Low)
6
保留的
7
SOUT
O
UART :TXD
8
SIN
I
UART :RXD
9
DC_IN
3.3V电源输入
10
DC_IN
3.3V电源输入
11
GND
接地
12
GND
接地
13
RXERR
I
MII接收数据错误
14
COL
I
MII冲突
15
W_LED
O
无线LED (低电平有效)
16
MDC
I
SMI时钟
17
RESET
I
高电平有效
如果这个信号持续3s以上,就会执行恢复出厂设置
18
MDIO
I/O
SMI输入/输出数据
19
GND
接地
20
GND
接地
21
RXC
I
MII接收时钟
22
RXDV
I
MII接收数据有效
23
RXD2
I
MII接收数据
24
RXD0
I
MII接收数据
25
RXD1
I
MII接收数据
26
RXD3
I
MII接收数据
27
GND
接地
28
GND
接地
29
TXC
I
MII发送时钟
30
TXEN
O
MII开始发送
31
TXD3
O
MII发送数据
32
TXD2
O
MII发送数据
33
TXD0
O
MII发送数据
34
TXD1
O
MII发送数据
35
GND
接地
36
CRS
I
载波监听
表 10. WIZ610wi引脚功能
本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个实例测试WIZ610wi模块的功能,测试环境如下所示。
<硬件>
n 具有RS-232串口的电脑
n WIZ610WI模块和底板
n 使用以太网电缆(直接或交叉)连接电脑和WIZ610WI模块的以太网端口
n 使用串行电缆连接电脑和WIZ610WI模块的串口
<软件>
n 超级终端机 (或其他终端程序)
步骤1.
① 使用串行电缆连接电脑和WIZ610wi底板。
② 使用以太网电缆连接电脑和WIZ610wi底板。
③ 打开WIZ610wi底板的电源开关。
步骤2. (WIZ610wi模块环境配置)
① 在你的电脑上打开“网络设置”,使用“无线网络连接”将你的电脑连接到WIZ610wi模块。
② 打开你的浏览器,输入WIZ610wi模块的IP地址(默认:192.168.1.254)。如果弹出配置页面,单击“Serial setup”菜单设置串口参数。
步骤3. (数据传输)
① 在电脑上执行终端程序。 (例如:超级终端机)
② 与WIZ610wi模块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① 在你的电脑的无线网络设置中连接“WIZ610wi”。
① 执行另一个终端程序,设置IP地址和端口。
① 在超级终端机上往串口输入任意字符(如下所示输入“01234567890”),在网络终端机上会显示相同的字符,这样就完成了串口到无线局域网的测试。
① 同样,在网络终端程序上输入任意字符,串口终端程序也会显示相同的字符。(以太网到串口测试)
※ 以上测试也可以在一个简单易用的“设备终端程序”上完成。
设备终端程序是整合串口和网络通信于同一个用户界面的程序,对于WIZnet网关模块的测试非常方便。单击“Open”按钮,开启串口通信,并在程序的下半部分进行网络配置。你可以同事测试TCP客户模式和TCP服务器模式。如果开启服务器模式,设备终端程序将作为服务器运行,WIZ610wi模块则作为客户机运行。运行设备终端程序的电脑将作为服务器运行,我们需要将电脑的IP设置成模块的服务器IP。如果未开启服务器模式,设备终端程序将作为客户机运行,WIZ610wi模块则作为服务器。在网络配置字段,请输入WIZ610wi模块的IP地址和端口,并单击“Connect”按钮开始网络通信。
当串口和网络终端机建立连接后,在数据输入窗口输入任何字符,并单击“Send”按钮,你可以看到数据被发送到另一个窗口。
串口命令格式
我们可以通过串口命令配置WIZ610wi模块。
WIZ610wi模块的引脚4是硬件触发引脚。(‘1’:禁用H/W触发器,‘0’:启用H/W触发器)
或者你可以使用WIZ610wi评估板的h/w触发器开关。
< 帧格式 >
命令帧格式
描述
STX
命令码
参数
ETX
长度(bytes)
1
2
变量
1
表 11. 串口配置帧格式
响应帧格式
描述
STX
响应码
参数
ETX
长度(bytes)
1
1
变量
1
表 12. 串口配置响应帧格式
STX & ETX
设置
备注
STX
‘<’ :Hex = 3Ch
ETX
‘>’ :Hex = 3Eh
表 13. Serial Configuration STX & ETX
响应码
响应
备注
S命令成功F命令失败0STX无效1命令无效2参数无效3ETX无效E进入串口命令模式表 14. 串口配置响应码
命令码
命令
获取/设置
备注
参数
时间
(sec)
网络RF
获取
固件版本
* 命令语法
<RF>
* 响应语法
<Svx.x.x>
1
RA
获取
MAC地址
* 命令语法
<RA>
* 响应语法
<S0xx.xx.xx.xx.xx.xx_1xx.xx.xx.xx.xx.xx>
0:以太网MAC地址, 1:无线网MAC地址
1
RI
获取
IP地址
* 命令语法
<RI>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
1
WI
设置
IP地址
* 命令语法
<WIxxx.xxx.xxx.xxx>
* 响应语法
<S>
2
RS
获取
子网掩码
* 命令语法
<RS>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
1
WS
设置
子网掩码
* 命令语法
<WSxxx.xxx.xxx.xxx>
* 响应语法
<S>
2
RG
获取
默认网关
* 命令语法
<RG>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
1
WG
设置
默认网关
* 命令语法
<WGxxx.xxx.xxx.xxx>
* 响应语法
<S>
2
RD
获取
DHCP服务器
* 命令语法
<RD>
* 响应语法
<Sx>
1:启用, 0:禁用
1
WD
设置
DHCP服务器
* 命令语法
<WDx>
1:启用, 0:禁用
* 响应语法
<S>
2
RH
获取
DHCP 起始/结束 IP地址
* 命令语法
<RH>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起始IP地址_结束IP地址
1
WH
设置
DHCP 起始/结束 IP地址
* 命令语法
<WH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起始IP地址_结束IP地址
* 响应语法
<S>
3
DL
获取
无线网络中活跃的客户机列表
* 命令语法
<DL>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_xx_xx_xx[:xxxxxxxxxxxx_xx_xx_xx:…]>
MAC地址_信道_传输速率_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xx
1
RL
获取
DHCP客户机列表
* 命令语法
<RL>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IP地址_MAC地址
1
WV
设置
DNS服务器
* 命令语法
<WV0>或<WV1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0:自动分配DNS服务器IP地址, 1:手动分配
* 响应语法
<S>
1
RV
获取
DNS服务器
* 命令语法
<RV>
* 响应语法
<S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或<S0>
0:自动分配DNS服务器IP地址, 1:手动分配
1
RT
获取
WAN端口
* 命令语法
<RT>
* 响应语法
<S0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或
<S1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或
<S2_User Name_Password>
0:静态IP地址, 1:DHC客户端, 2:PPPoE
-Static:0_IP地址_子网掩码_默认网关_DNS
-DHCP客户端:1_IP地址_子网掩码_默认网关
-PPPoE:2_用户名_密码
2
WT
设置
WAN端口
* 命令语法
<WT0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 或
<WT1> 或
<WT2_User Name_Passw或d>
0:静态IP地址, 1:DHCP客户端, 2:PPPoE
-静态IP地址:0_IP地址_子网掩码_默认网关_DNS
-DHCP客户端:1
-PPPoE:2_用户名_密码
* 响应语法
<S>
1
RC
获取
连接状态
* 命令语法
<RC>
* 响应语法
<Sx>
0:未连接, 1:已连接
1
WC
设置
TCP连接关闭
* 命令语法
<WC>
* 响应语法
<S>
QZ
获取
当前系统状态
* 命令语法
<QZ>
* 响应语法
<Sx>
0:一般情况下
1:擦除闪存时
2:写入闪存时
3:更新固件时
1
WirelessDB
获取
无线频率范围
* 命令语法
<DB>
* 响应语法
<Sx>
0:11b+g, 2:11b, 3:11g
1
GB
设置
无线频率范围
* 命令语法
<GBx>
0:11b+g, 2:11b, 3:11g
* 响应语法
<S>
2
DO
获取
操作模式
* 命令语法
<DO>
* 响应语法
<Sx>
0:AP, 1:默认网关, 2:AP+WDS, 3:客户端
1
GO
设置
操作模式
* 命令语法
<GOx>
0:AP, 1:默认网关, 2:AP+WDS, 3:客户端
* 响应语法
<S>
20
DS
获取
SSID
* 命令语法
<DS>
* 响应语法
<Sxxxx~>
1~32 字符
1
GS
设置
SSID
* 命令语法
<GSxxxx~>
1~32 字符
* 响应语法
<S>
1
DC
获取
信道
* 命令语法
<DC>
* 响应语法
<Sx>
0:自动, 1~13:信道号
1
GC
设置
信道
* 命令语法
<GCx>
0:自动, 1~13:信道号
* 响应语法
<S>
2
DW
获取
无线分布式系统(WDS)
* 命令语法
<DW>
* 响应语法
<Sx_x_xxxxxxxxxxxx_xxx~>
1:主设备, 2:从属设备 _count_MACaddress_Comment[_MACaddress_Comment_...]
1
GW
设置
无线分布式系统(WDS)
* 命令语法
<GWx_x_x_xxxxxxxxxxxx_xxx~>
1:主设备, 2:从属设备 _计数_MAC地址_备注[_MAC地址_备注_...]
* 响应语法
<S>
1
DP
获取
发送功率
* 命令语法
<DP>
* 响应语法
<Sxx>
0:关闭, 1~16:功率(dBm)mm
1
GP
设置
发送功率
* 命令语法
<GPxx>
0:关闭, 1~16:功率(dBm)
* 响应语法
<S>
2
DR
获取
数据传输速率
* 命令语法
<DR>
* 响应语法
<Sxx>
xx:1/2/5/11/24/36/48/54
1
GR
设置
数据传输速率
* 命令语法
<GRxx>
xx:1/2/5/11/24/36/48/54
* 响应语法
<S>
3
DH
获取
广播SSID
* 命令语法
<DH>
* 响应语法
<Sx>
0:启用, 1:禁用
1
GH
设置
广播SSID
* 命令语法
<GHx>
0:启用, 1:禁用
* 响应语法
<S>
1
DM
获取
无线多媒体(WMM)
* 命令语法
<DM>
* 响应语法
<Sx>
1:启用, 0:禁用
1
GM
设置
无线多媒体(WMM)
* 命令语法
<GMx>
1:启用, 0:禁用
* 响应语法
<S>
1
DA
获取
MAC访问控制
* 命令语法
<DA>
* 响应语法
<Sx_x_xxxxxxxxxxxx_xxx~>
0:禁用, 1:允许列表, 2:拒绝列表[_计数[_MAC地址_备注]]
1
GA
设置
MAC访问控制
* 命令语法
<GAx_x_x_xxxxxxxxxxxx_xxx~>
0:禁用, 1:允许列表, 2:拒绝列表[_1:add,2:delete_计数[_MAC地址_备注]
* 响应语法
<S>
5
DI
获取
网站搜索
* 命令语法
<DI>
* 响应语法
<Sxxxx_xxxxxxxxxxxx_xx_xx_x>
SSID_BSSID_信道_RSSI_Security
15
GI
设置
连接AP
* 命令语法
<GIxxxx~_xxx~>
SSID_安全密钥
执行 <GI> 命令之前,使用<DI>命令,连接到一个SSID。如果利用WEB进行AP认证,而默认的密钥标识不是’1’,那就说明建立连接失败。这种情况下,使用<GU>命令进行连接。
* 响应语法
<S>
3
DN
获取
别名
* 命令语法
<DN>
* 响应语法
<Sxxx~>
别名, Max Length:29 characters
1
GN
设置
别名
* 命令语法
<GNxxx~>
别名, Max Length:29 characters
* 响应语法
<S>
1
QP
获取
模块状态检查
* 命令语法
<QP>
* 响应语法
<Sx_xxxx_xxxxxxxxxxxx_xx_xxM_xx>
连接状态 0:未连接, 1:已连接.
连接状态_SSID_BSSID_CHAN_RATE_RSSI
2
SecurityDU
获取
安全状态
* 命令语法
<DU>
* 响应语法
<Sx_x_x_x_x_x_x_x>
Auth模式_加密[_默认密钥_密钥长度_密钥格式_密钥值_radius密码_radius IP_radius端口]
Auth模式:0(开放或共享), 1(开放), 2(802.1x), 3(共享), 4(WPA), 5(WPA-PSK), 6(WPA2), 7(WPA2-PSK)
加密:0(不加密),1 (WEP), 2(TKIP), 3(AES), 4(TKIP_AES)
默认密钥:1~4
密钥长度:0(None), 1(WEP64), 2(WEP128)
密钥格式(WEP):0(Ascii), 1(Hex)
密钥格式(WPA-PSK):0(Passphrase), 1(Hex)
1
GU
设置
安全技术
* 命令语法
<GUx_x_x_x_x_x_x_x>
Auth模式_加密[_默认密钥_密钥长度_密钥格式_密钥值_radius密码_radius IP_radius端口]
Auth模式:0(Open 或 Shared), 1(Open), 2(802.1x), 3(Shared), 4(WPA), 5(WPA-PSK), 6(WPA2), 7(WPA2-PSK)
加密:0(不加密),1 (WEP), 2(TKIP), 3(AES), 4(TKIP_AES)
默认密钥:1~4
密钥长度:0(None), 1(WEP64), 2(WEP128)
密钥格式(WEP):0(Ascii), 1(Hex)
密钥格式(WPA-PSK):0(Passphrase), 1(Hex)
* 响应语法
<S>
15
串口RK
获取
协议
* 命令语法
<RK>
* 响应语法
<Sx>
0:TCP, 1:UDP
2
WK
设置
协议
* 命令语法
<WKx>
0:TCP, 1:UDP
* 响应语法
<S>
1
RM
获取
模式
* 命令语法
<RM>
* 响应语法
<Sx>
0:客户模式, 1:混合模式, 2:服务器模式
2
WM
设置
模式
* 命令语法
<WMx>
0:客户模式, 1:混合模式, 2:服务器模式
* 响应语法
<S>
1
RX
获取
服务器IP
* 命令语法
<RX>
* 响应语法
<Sxxx.xxx.xxx.xxx>
服务器IP
1
WX
设置
服务器IP
* 命令语法
<WXxxx.xxx.xxx.xxx>
服务器IP
* 响应语法
<S>
2
RP
获取
端口
* 命令语法
<RP>
* 响应语法
<Sxxxxx>
端口 number:0~65535
1
WP
设置
端口
* 命令语法
<WPxxxxx>
端口号:0~65535
* 响应语法
<S>
1
RB
获取
波特率_数据率_奇偶校验位_流控制_停止位
* 命令语法
<RB>
* 响应语法
<Sxxxxx>
[Baudrate] 1:115200, 2:57600, 3:38400,
4:19200, 5:9600, 6:4800, 7:2400, 8:1200,
0:230400, 9:460800, a:921600
[data byte] 7:7bit, 8:8bit
[parity] 0:no parity, 1:Odd, 2:Even
[Flow control] 0:no, 1:Xon/Xoff, 2:RTS/CTS
[Stop bits]; 1:1stop, 2:2stop
2
WB
设置
波特率_数据率_奇偶校验位_流控制_停止位
* 命令语法
<WBxxxxx>
[波特率] 1:115200, 2:57600, 3:38400,
4:19200, 5:9600, 6:4800, 7:2400, 8:1200,
0:230400, 9:460800, a:921600
[数据字节] 7:7bit, 8:8bit
[奇偶校验位] 0:无, 1:奇数, 2:偶数
[流控制] 0:no, 1:Xon/Xoff, 2:RTS/CTS
[停止位]; 1:1stop, 2:2stop
* 响应语法
<S>
5
RW
获取
域名
* 命令语法
<RW>
* 响应语法
<Sxxxx~>
域名:最长64字节
2
WW
设置
域名
* 命令语法
<WWxxxx~>
域名:最长64字节
* 响应语法
<S>
2
QT
获取
时间
* 命令语法
<QT>
* 响应语法
<Sxxxxx>
0~65535
1
OT
设置
时间
* 命令语法
<OTxxxxx>
0~65535
* 响应语法
<S>
1
QS
获取
大小
* 命令语法
<QS>
* 响应语法
<Sxxx>
0~255
1
OS
设置
大小
* 命令语法
<OSxxx>
0~255
* 响应语法
<S>
1
QC
获取
字符
* 命令语法
<QC>
* 响应语法
<Sxx>
00~ff
1
OC
设置
字符
* 命令语法
<OCxx>
00~ff
* 响应语法
<S>
1
QI
获取
等待时间
* 命令语法
<QI>
* 响应语法
<Sxx>
00~60
1
OI
设置
等待时间
* 命令语法
<OIxx>
00~60
* 响应语法
<S>
1
QU
获取
TCP连接选项
* 命令语法
<QU>
* 响应语法
<Sx>
0~1
0:无视串口数据尝试在TCP客户模式下进行TCP连接
1:接收到串口数据时尝试在TCP客户模式下进行TCP连接
1
OU
设置
TCP连接选项
* 命令语法
<OUx>
0~1
0:无视串口数据尝试在TCP客户模式下进行TCP连接
1:接收到串口数据时尝试在TCP客户模式下进行TCP连接
* 响应语法
<S>
1
RU
获取
获取辅助端口
* 命令语法
<RU>
* 响应语法
<Sx_x_x_a.b.c.d_x>
启用[_协议_模式_服务器IP或域名_服务器端口]
Enable:0(禁用), 1(启用)
如果设置成禁用,数据就可以忽略。
协议:0(UDP), 1(TCP)
Mode:0(服务器), 1(客户机)
服务器IP:a.b.c.d 格式
域名:xxx.yyy.zzz
服务器端口:0~65535
1
WU
设置
设置辅助端口
* 命令语法
<WUx_x_x_a.b.c.d_x>
启用[_协议_模式_服务器IP或域名_服务器端口]
启用:0(禁用), 1(启用)
如果设置成禁用,数据就可以忽略。
协议:0(UDP), 1(TCP)
Mode:0(服务器), 1(客户机)
服务器IP:a.b.c.d 格式
域名:xxx.yyy.zzz
服务器端口:0~65535
* 响应语法
<S>
1
RE
获取
获取数据流
* 命令语法
<RE>
* 响应语法
<Sx>
0~2
0:发送串口数据到主端口和辅助端口(默认)
1:发送串口数据到主端口
2:发送串口数据到辅助端口
1
WE
设置
设置数据流
* 命令语法
<WEx>
0~2
0:发送串口数据到主端口和辅助端口(默认)
1:发送串口数据到主端口
2:发送串口数据到辅助端口
如果重启模块,或配置值发生更改,它就恢复默认值。
* 响应语法
<S>
1
RZ
获取
获取插入标注
* 命令语法
<RZ>
* 响应语法
<Sx_xxx_xxx>
启用(0-1)[_String1_String2]
0:禁用, 默认值, 字符串可以忽略.
1:启用
String1, String2:当Enable设置成‘1’时,两种字符串可用。String1是加在主要端口到串口传输的数据中;String2是加在辅助端口到串口传输的数据中。这两个字符串最大可由16字符组成。
1
WZ
设置
设置插入标注
* 命令语法
<WZx_xxx_xxx>
启用(0-1)[_String1_String2]
0:禁用, default value, String can be omitted.
1:启用
String1, String2:当Enable设置成‘1’时,两种字符串可用。String1是加在主要端口到串口传输的数据中;String2是加在辅助端口到串口传输的数据中。这两个字符串最大可由16字符组成。
* 响应语法
<S>
1
CC
设置
改成客户模式
* 命令语法
<CCxxx.xxx.xxx.xxx_xxxxx>
TCP服务器IP地址_端口 (0~65535)
将主要端口模式改成TCP客户模式.
* 响应语法
<S>
1
CS
获取
连接状态
* 命令语法
<CS>
* 响应语法
<OK> :TCP成功建立连接
<FAIL> :TCP建立连接失败
除了响应命令格式,其他结果与<RC>命令相同
1
CQ
设置
改成服务器模式
* 命令语法
<CQxxxxx>
端口号:0~65535
将主要端口模式改成TCP服务器模式.
* 响应语法
<S>
1
OthersWF
设置
恢复出厂设置
* 命令语法
<WF>
* 响应语法
<S>
20
WR
设置
复位
* 命令语法
<WR>
* 响应语法
<S>
20
错误代码
S
<S> 或 <Sxx…>
应用命令成功
F
<F>
命令应用失败
0
<0>
“<” 出错
1
<1>
不在命令列表中
2
<2>
错误参数
3
<3>
“>” 出错
4
<4>
当前模式下禁用
5
<5>
无法添加更多列表
-上限-
*WDS:4组列表
*ACL:16组列表
注意
如果实际需要输入”_”, 应该输入”__” ,而不是 “_”.
例如SSID、PSK等等。
<DS> –> <S11__22>:SSID:11_22
<GS11_22> –> <S>:SSID:11_22
<QP> –> <S1_11__22_000102030405_…>:SSID:11_22
如果输入多个命令,响应时间会推迟。
例如:DA, GA, DW, GW
激活安全模式
AP/网关模式
Auth模式:0-7
加密类型:0-3
客户模式
Auth模式:1,3,5,7
加密类型:0,1,4
*安全模式实例参数*
<GU5_2_0_0_12345678>
<GU4_2_0_0_12345678_abcd_192.168.123.111_1812>
本章,我们会讲述WIZ610wi模块提供的MII与UART接口的参考电路图。
如上述原理图所示,每一个WIZ610wi模块的MII接口信号可以使用外部PHY芯片连接到MII接口。
如上述原理图所示,每一个WIZ610wi模块的UART接口信号连接到RS-232C收发芯片的接口。(例如,Sipex公司的SP3232EBEY RS-232C收发芯片)。
图 44. 原理图 – 串口转WiFi参考原理图
7. Aging测试报告
1) 测试条件:-30℃ ~ +70℃ (湿度90%)
2) 低温测试:
储存在-30℃条件下,一小时之后进行测试。
3) 高温测试:
储存在+70℃和90%湿度的条件下,一小时之后进行测试。
日期
时间
设置温度
设置湿度
当前温度
当前湿度
成功 / 失败
2009.04.09
17:00
25℃
50%
25℃
50%
成功
2009.04.09
22:00
70℃
90%
70℃
90%
成功
2009.04.10
08:30
-30℃
0%
-30℃
0%
成功
2009.04.10
11:00
25℃
50%
25℃
50%
成功
2009.04.10
16:00
70℃
90%
70℃
90%
成功
2009.04.10
21:30
-30℃
0%
-30℃
0%
成功
2009.04.11
10:50
10℃
0%
10℃
0%
成功
2009.04.11
14:10
25℃
50%
25℃
50%
成功
2009.04.11
17:30
40℃
65%
40℃
65%
成功
2009.04.11
20:50
55℃
75%
55℃
75%
成功
2009.04.12
14:40
70℃
90%
70℃
90%
成功
2009.04.13
12:40
70℃
90%
70℃
90%
成功
2009.04.14
12:40
70℃
90%
70℃
90%
成功
2009.04.14
23:40
25℃
50%
25℃
50%
成功
2009.04.15
12:40
-30℃
0%
-30℃
0%
成功
2009.04.15
13:40
-30℃
0%
-30℃
0%
成功
2009.04.15
16:40
25℃
50%
-30℃
50%
成功
表 16. Aging测试结果
这是本手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的评论和留言。
更多有关WIZ610wi的视频和博文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