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哲理禅理 > 禅理故事 >

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2)

2013-05-06 
时候,柳月常在这个寺庙里玩耍。据说这寺庙乃一个云游和尚筹资兴建,没有多少来历和传说,因此,香火始终不旺,期间几度废弃。后来,有位高僧定居寺中,并引来几位弟子,打坐修禅、讲法施舍、行医救人,这才维系住寺庙香火。

  柳月略通音律,她知道箫和笛子尽管都是竹子做的,形状也颇为相似,但吹奏方式、音律特质和音乐表现则是很有差异的。一般人如何区分笛和箫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吹奏的方式,“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此时,箫声舒缓而起,清脆之音回荡山谷,柳月感觉到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正随着箫声的韵律,欢快地流淌着。她甚至忽然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好一曲箫声,原来是箫的经典曲目之一《碧涧流泉》。

  箫声是从寺庙传来的。柳月寻着箫声,缓缓又回到寺中。箫声却已停止。

  夜幕降临,柳月躺在床上。此刻如在城里,正是华灯初上,夜生活刚刚开始。但寺中已是孤寂无声。柳月翻来覆去也难以入睡,翻看挎包,竟然也忘记带安眠药了。柳月心想,今夜可真是一个孤独难眠的夜呀。她突然有些后悔,不该住这破庙里。

  突然,箫声又起。反正无聊,柳月就耐着性子听着。她感觉到这一曲与刚才不同,此曲旋律流畅,浑厚如歌,徐而旋律明亮,激情有力,转而旋律悠扬,低沉委婉。不知不觉中,柳月感到十分的困乏,竟然安然的入睡了。后来柳月才知道,这一曲叫《良宵引》。

  柳月这一觉睡得非常踏实,醒来已是早上八点多钟。“糟糕,要迟到了。”柳月下意识的想,急忙穿好衣服,推开门,见几个和尚正在园中练功,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此休假。不觉哑然失笑。

  这时,只见一小和尚端来早餐。“女施主,这是师傅让我给你准备的早餐。”

  “哦!谢谢。等我洗漱一下再吃,你放在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好早餐,微笑着说:“师傅让我问问,女施主昨晚睡得可好?”

  “谢谢,睡得很好,这不,睡过点了,不好意思。”

  “睡好就好,何必在意钟点。”

  柳月听了,若有所思。

  吃过早饭,柳月带上相机,想继续进山。走出寺门,却听到山谷里箫声又起。柳月顺着箫声,来到一个小瀑布边。只见一僧人在一块园园的青石板上盘腿而坐,正在吹箫。柳月慢慢走近一看,原来吹箫之人,正是高僧。

  潭水、瀑布、高僧、山谷、箫声,很有几分意境。柳月赶忙端起相机准备拍照。高僧突然说道:“女施主,不必拍照。美景当在心中留,莫在影中空寻景。”

  柳月放下相机对高僧说:“大师,你的箫吹得真好。”

  高僧微笑说:“看得出,女施主喜欢音乐,不知对箫是否有研究?”

  柳月如实地说:“平时也就听些流行歌曲,对民乐了解很少。曾经把箫误以为笛,闹过笑话,这才查过相关资料。但从来没有吹过。”

  “哦!看来你做事很严谨。试试如何?”高僧说着,递给柳月一支紫竹洞箫。

  柳月就学着高僧的样子吹起来。起初费了很大的劲竟然吹不响。经过指点,终于能够吹出声了,却吹不出调。

  高僧始终面带微笑,一边介绍箫的有关常识,一边地指点着柳月试吹。

  “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乐器,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箫属于吹奏管乐。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你做管理工作,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就是把握正确的呼吸,且不可让自己胸闷气短。”

  “说到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口香。由吹箫便知,用气、争气,是学问、是技巧,也是一种修养。”

  “如果气息掌握得好,一个看似简单的箫,可以吹奏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如颤音,指震音,叠音,打音、赠音、波音、滑音等等。这也好比你在城里的工作,如果处理得当,爱情、家庭、事业、亲情等也是可以兼顾的。”

  柳月豁然明白,高僧不仅仅是教她如何吹箫,更是在教她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柳月情不自禁地说:“大师,你收我为徒吧?”

  高僧一惊,慌忙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女施主与本寺有缘,但与佛无缘。你有你自己的信仰。”

  柳月也觉得自己说法不恰当,忙解释说:“大师,我是说,今后我能够随时来这里向你请教吗?”

  高僧微笑着说:“阿弥陀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你从事的管理老纳则是一窍不通的。岂敢指教。”

  不知不觉,山中又起了大雾。

  高僧说:“雾里吹箫,可以融入山野的气息和旋律。接下来几天,山中一直有雾,我就每天吹奏一曲,你先感受感受这雾中箫声。将来如有兴趣和时间,欢迎随时来鄙寺参禅吹箫。”

  转眼过去三天,柳月感觉到从来没有的轻松和解脱。高僧的箫曲更让柳月陶醉其中,她从《妆台秋思》感受到昭君出塞的孤独与淡淡忧伤;从《关山月》中感受到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从《梅花三弄》感受梅花高洁、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柳月明白,高僧是在用箫声开道自己、启迪自己、点化自己,雾里听箫,柳月顿悟。柳月知道高僧不仅精通佛禅、音律,也精通书画。

  临别时,柳月希望高僧能够赠送她一副书法作品,回去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高僧欣然允诺,挥毫写下八个大字: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推荐阅读:

传奇故事:经典传奇故事集锦

成语故事:精彩成语故事集锦

哲理故事:经典哲理故事集锦

幽默故事:程序员系列笑话集锦

名人故事:著名数学家故事集锦

更多禅理故事请访问:http://www.reader8.net/gushi/chanli/

更多精彩故事请访问读书人网故事频道:http://www.reader8.net/gushi/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