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的时候我20岁,一晃他都将过22岁生日了。
头天深夜到达目的地,第二天中午侄子请假赶来住处见面。看着他瘦瘦的愣愣的样子,难免想起自己20出头的时候一个人在北京的日子,心里多少有点儿凄凉,就想把身上的现金都给他。可是转念想想,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当下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他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机会学习生存技能,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于是暗自打定主意,好好聊聊,交流心得体会,提供工作经验,但是绝不给他留钱。
他的月工资1400元,住在企业公寓里,两人一个房间,上下班有班车,因为是江南地区,吃饭经济实惠,早餐2元就可以吃得很好,午餐公司提供,每月自己不乱花钱的话,竟然多少还能存一点。这孩子倒是不贪图享受,比较节俭,也不再跟父母奶奶要钱。能做到量入为出、自给自足,就是成人的标志。
他最大的困惑不在于物质条件的贫乏,而是未来在哪里?今后怎么发展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许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都可以忍受暂时的生活艰苦,他们都和我的侄子一样懂得孝敬父母,知道自强自立,不做啃老族,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赢得一个生存空间和一种基本体面的生活,还想着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回报父母。可是,现实残酷,他们往往苦恼于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方向和希望,不知道该坚持什么,怎么坚持。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个普通草民家庭的孩子,都是从“蚁族”一员过来的。我没有给他“痛说革命家史”,回忆自己当年如何如何,而是跟他说起了我在所谓的领导和上级的位置上,是如何看待我手下的年轻人的:
首先,一个年轻人是不是踏实,有责任感,能把一件事情交给他(她),对于老同志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其次,哪怕你业务上有些困难,凭一己之力解决不了问题完成不了任务,但是你很认真很努力,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该开口求教求助的时候,可以把问题说的很明白,让人一听就知道你已经自己摸索思考过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嘲笑你看扁你,反而会乐于帮助你,指引你。
第三,大忌是闷声闷头自己瞎搞,结果不是耽误了工作进度就是关键时刻拿出来的是一颗定时炸弹,炸伤的首先是自己。别人还得返工重来,甚至还要有额外的损失。
最后,跟对一个好师傅,能够教给你好的工作方法和好的人品,是年轻人的福气。我在20年的工作中,见过太多“什么师傅带什么徒弟”的活生生的例子了。所以,年轻人在工作中,在社交环境中,选择跟什么人多来往,基本上会决定这个年轻人的道路。
虽然时代变迁世风不古,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古训。诚实有信,与人为善,不仅将获得一个好的口碑,更主要的是自己将永远拥有一台强大的人生发动机—— 一颗好心,并因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经过一天的交流,我家的“蚁族”眼睛里有了跃动的光。送他走的时候,我强忍着没有给他钱,我甚至想起了当年伯父来北京出差见我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也许当年的伯父也如今天的我一样,压制了给钱的念头,坚定地目送我的背影,并曾在心里给我鼓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