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附:石榴根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树的果皮。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久痢等症。
本品有收敛涩肠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等病症,常与诃子、肉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等症。
本品能驱虫,用治蛔虫病、绦虫病等,常与摈榔、鹤虱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石榴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石榴根皮:即石榴树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杀虫力较强,主要用于虫积腹痛。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三钱。有毒性,不可大量应用。
【方剂举例】黄连汤《千金方》:石榴皮、黄连、黄柏、阿胶、甘草、干姜、当归。治赤白久痢。
【文献摘录】《别录》:「止下利、漏精。」
《本草拾遗》:「煎服下蛔虫。」
《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明矾
【药用】本品为二方晶系明矾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品。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脾经。
【功效】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
本品收敛涩肠,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2.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
明矾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3.用于湿疹瘙痒。
本品用外敷,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如治牛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处方用名】明矾、白矾(打碎用)。枯矾(用。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矾。外治湿疹。
【文献摘录】《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取其解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