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4小题。其中第1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该小题最高得分为8分;如果作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该小题最高得分为13分。第2小题至第4小题须使用中文解答,每小题8分。本题型最高得分为37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在答题卷上解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A公司是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正在对2010年的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有关资料如下:
(1)A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2 500万元,营业成本为1 340万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500万元,利息费用为236万元。
(2)A公司2010年的平均总资产为5 200万元,平均金融资产为100万元,平均经营负债为100万元,平均股东权益为2 000万元。
(3)目前资本市场上等风险投资的权益成本为12%,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2010年A公司董事会对A公司要求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15%,要求的目标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
(4)A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A公司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
(2)计算A公司的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剩余权益收益。
(3)计算A公司的披露的经济增加值。计算时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为扩大市场份额,A公司2010年年末发生营销支出200万元,全部计入销售及管理费用,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要求将该营销费用资本化(提示:调整时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同时调整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经营资产)。
(4)与传统的以盈利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相比,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主要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1)税后经营净利润=(2500-1340-500)×(1-25%)=495(万元)
税后利息支出=236×(1-25%)=177(万元)
净利润=(2500-1340-500-236)×(1-25%)=318(万元)
(或者净利润=495-177=318(万元))
平均经营资产=5200-100=5100(万元)
平均净经营资产=5100-100=5000(万元)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495/5000=9.9%
权益净利率=318/2000=15.9%
【解析】P67
(2)平均净负债=5000-2000=3000(万元)
加权平均必要报酬率=15%×(2000/5000)+8%×(1-25%)×(3000/5000)=9.6%
剩余经营收益=495-5000×9.6%=15(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177-3000×8%×(1-25%)= -3(万元)
剩余权益收益=318-2000×15%=18(万元)
【解析】P544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2) ×8.4%=216.6(万元)
【解析】P546
(4)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优化。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剩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比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如果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会可靠,业绩评价的结论也就不可靠。
【解析】P544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经济增加值最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②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经济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
③经济增加值还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它的缺点之一是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②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而缺乏统一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
【解析】P547
2.B公司是一家生产企业,其财务分析采用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该公司2009年、2010年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相关历史数据如下:
金额 | ||
项 目 | 2010年 | 2009企 |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末): | ||
净负债 | 600 | 400 |
股东权益 | 1 600t | 1 000 |
净经营资产 | 2 200 | 1 400 |
利润表项目(年度): | ||
销售收入 | 5 400 | 4 200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440 | 252 |
减:税后利息费用 | 48 | 24 |
净利润 | 392 | 228 |
要求:
(1) 假设B公司上述资产负债表的年末金额可以代表全年平均水平,请分别计算B公司2009年、2010年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经营差异率和杠杆贡献率。
(2) 利用因素分析法,按照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差异、税后利息率差异和净财务杠杆差异的顺序,定量分析2010年权益净利率各驱动因素相比上年的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相比上年的变动的影响程度(以百分数表示)。
(3) B公司2011年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25%。假设该公司2011年保持2010年的资本结构和税后利息率不变,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可提高到3次,税后经营净利率至少应达到多少才能实现权益净利率目标?
【答案】(1)
项目
2010年
2009年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440/2200=20%
=252/1400=18%
税后利息率
=48/600=8%
=24/400=6%
经营差异率
20%-8%=12%
18%-6%=12%
净财务杠杆
=600/1600=37.5%
=400/1000=40%
杠杆贡献率
=12%×37.5%=4.5%
12%×40%=4.8%
(2)
上年数=18%+(18%-6%)×40%=22.8%
替代净经营资产净利率:=20%+(20%-6%)×40%=25.6%
替代税后利息率:=20%+(20%-8%)×40%=24.8%
替代净财务杠杆:=20%+(20%-8%)×37.5%=24.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5.6%-22.8%=2.8%
税后利息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8%-25.6%=-0.8%
净财务杠杆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5%-24.8%=-0.3%
(3)25%=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8%)×37.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20.36%
∵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而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20.36%/3=6.79%
(或者20.36%=税后经营净利率×3,税后经营净利率=6.79%)
【解析】P67~69
3.C公司是2010年1月1日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进行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该公司采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评估所需的相关数据如下:
(1)C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l 000万元。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预测,其2011年、201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l0%、8%;2013年及以后年度进入永续增长阶段,增长率为5%。
(2)C公司2010年的经营性营运资本周转率为4,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为2,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为20%,净负债/股东权益=1/1。公司税后净负债成本为6%,股权资本成本为12%。评估时假设以后年度上述指标均保持不变。
(3)公司未来不打算增发或回购股票。为保持当前资本结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要求:
(1)计算c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股权现金流量。
(2)计算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股权价值。
【答案】
(1)
项目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销售收入 | 1000 | 1000×1.1=1100 | 1100×1.08=1188 | 1188×1.05=1247.4 |
经营营运资本 | 1000/4=250 | |||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 1000/2=500 | |||
净经营资产 | 250+500=750 | =750×1.1=825 |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750×20%=150 | =150×1.1=165 | 165×1.08=178.2 | =178.2×1.05=187.11 |
股东权益 | 750×1/2=375 | =375×1.1=412.5 | 412.5×1.08=445.5 | =445.5×1.05=467.78 |
净负债 | 375 | 412.5 | 445.5 | 467.78 |
税后利息 =净负债×税后利息率 | =375×6%=22.5 | =412.5×6%=24.75 | =445.5×6%=26.73 | =467.775×6%=28.07 |
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 | 127.5 | 140.25 | 151.47 | 159.04 |
股东权益的增加 | =412.5-375 =37.5 | =445.5-412.5 =33 | =467.78-445.5 =22.28 | |
股权现金流 =净利润-股东权益的增加 | 102.75 | 118.47 | 136.76 |
项目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股权现金流量 | 102.75 | 118.47 | 136.76 | |
复利现值系数 | 0.8929 | 0.7972 | 0.7118 | |
预测期股权现金流量现值 | 186.19 | 91.75 | 94.44 | |
后续期股权现金流量价值 | 1557.5 | 136.76/(12%-5%)=1953.71 | ||
股权价值合计 | 1743.69 |
【解析】172~175
4.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 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 156元
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 24元
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 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00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 850千克,实际成本79 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ll 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 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 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提示: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答案】
(1)月末在产品=40+470-450=60(件)
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产成品存货=60+450-480=30(件)
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200×30=6000(元)
(2)
材料价差=(79800/2850-26)×2850=5700(元)
材料量差=(2850-6×470)×26=780(元)
实际生产约当量=450+60×50%-40×50%=460(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590/950-12)×950=19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2×460)×12=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605/950-6)×950=-9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2×460)×6=18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95-1000×4=-105(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4-950×4=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2×460×4=120(元)
(3)待分配在产品存货与完工产品的材料价格差异=420+5700=6120(元)
完工与在产品间的差异分配率=6120/(450+60)=12(元)
完工产品分配的差异=12×450=5400(元)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差异=12×60=720(元)
待分配的产成品存货与已销存货的材料价格差异=(465+5400)/(30+480)=11.5(元)
月末产成品承担的差异=11.5×30=345(元)
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成本=10680+720=1140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6000+345=6345(元)
【解析】P477~481
四、综合题(本题型共2小题,每小题l7分,共34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在答题卷上解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E公司是一家民营医药企业,专门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主研发并申请发明专利的BJ注射液自上市后销量快速增长,目前生产已达到满负荷状态。E公司正在研究是否扩充BJ注射液的生产能力,有关资料如下:
BJ注射液目前的生产能力为400万支/年。E公司经过市场分析认为,BJ注射液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拟将其生产能力提高到l 200万支/年。由于公司目前没有可用的厂房和土地用来增加新的生产线,只能拆除当前生产线,新建一条生产能力为1 200万支/年的生产线。
当前的BJ注射液生产线于2009年年初投产使用,现已使用2年半,目前的变现价值为l l27万元。生产线的原值为l 80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建造该条生产线时计划使用l0年,项目结束时的变现价值预计为115万元。
新建生产线的预计支出为5 00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新生产线计划使用7年,项目结束时的变现价值预计为1 200万元。
BJ注射液目前的年销售量为400万支,销售价格为每支l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每支6元,每年的固定付现成本为l00万元。扩建完成后,第l年的销量预计为700万支,第2年的销量预计为1 000万支,第3年的销量预计为l 200万支,以后每年稳定在1 200万支。由于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巨大,扩产不会对产品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产生影响。扩产后,每年的固定付现成本将增加到220万元。
项目扩建需用半年时间,停产期间预计减少200万支BJ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固定付现成本照常发生。
生产BJ注射液需要的营运资本随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预计为销售额的l0%。
扩建项目预计能在201 1年年末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商化计算,假设扩建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均发生在201 1年年末(零时点),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年末,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
E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负债/权益)为1/1,税前债务成本为9%,口权益为l.5,
当前市场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25%,权益市场的平均风险溢价为6%。公司拟采用目前的资本结构为扩建项目筹资,税前债务成本仍维持9%不变。
E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公司当前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能否使用当前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扩建项目的折现率?请说明原因。
(2)计算扩建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零时点的增量现金净流量)、第l年至第7年的增量现金净流量、扩建项目的净现值(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答题卷中给定的表格中),判断扩建项目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
(3)计算扩建项目的静态回收期、。如果类似项目的静态回收期通常为3年,E公司是否应当采纳该扩建项目?请说明原因。
【答案】
(1)股权资本成本=6.25%+1.5×6%=15.25%
加权资本成本=15.25%×50%+9%×(1-25%)×50%=11%
可以使用当前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新项目的资本成本,因为新项目投资没有改变原有的风险,也没有改变资本结构。
项目 | 零时点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旧设备初始的变现流量 | 1188.38 | |||||||
新增设备投资 | -5000 | |||||||
扩建期间丧失的流量 | -621.38 | |||||||
营运资本投资 | -300 | -300 | -200 | 0 | 0 | 0 | 0 | |
营业现金流量 | 886 | 1786 | 2386 | 2386 | 2386 | 2386 | 2386 | |
回收残值增量流量 | 1210 | |||||||
回收营运资本 | 800 | |||||||
增量现金流量 | -4733 | 586 | 1586 | 2386 | 2386 | 2386 | 2386 | 4396 |
折现系数 | 1 | 0.9009 | 0.8116 | 0.7312 | 0.6587 | 0.5935 | 0.5346 | 0.4817 |
现值 | -4733 | 527.93 | 1287.2 | 1744.64 | 1571.66 | 1416.09 | 1275.56 | 2117.55 |
净现值合计 | 5207.63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六章、第八章的内容。
①旧生产线目前账面净值=1800-[1800×(1-5%)/10] ×2.5=1372.5(万元)
旧生产线变现损失=1372.5-1127=245.5(万元)
旧设备初始的变现流量=1127+245.5×25%=1188.38(万元)
扩建丧失的200万支的相关营业现金流量=-[(200×10-200×6)×(1-25%)+171×0.5×25%]=-621.38(万元)
新设备折旧=5000×(1-5%)/10=475(万元)
②营运资本投资估算:
项目 | 零时点 | 第1年 | 第2年 | 第3~7年 |
销售收入 | 300×10=3000 | 600×10=6000 | 800×10=8000 | |
营运资本 | 300 | 600 | 800 | 800 |
营运资本投资 | 300 | 300 | 200 | 0 |
项目 | 第1年 | 第2年 | 第3~7年 |
增加的销量 | 700-400=300 | 1000-400=600 | 1200-400=800 |
单价 | 10 | 10 | 10 |
单位变动成本 | 6 | 6 | 6 |
增加的固定付现成本 | 120 | 120 | 120 |
增加的折旧 | 475-171=304 | 304 | 304 |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 | [300×(10-6)-120] ×(1-25%)+304×25%=886 | 1786 | 2386 |
④预计项目结束时旧生产线的变现流量=115-(115-1800×5%)×25%=108.75(万元)
新生产线结束时账面净值=5000-475×7=1675(万元)
变现损失=1675-1200=475(万元)
预计项目结束时新生产线的变现流量=1200+475×25%=1318.75(万元)
预计项目结束时新生产线相比旧生产线回收的增量现金流量=1318.75-108.75=1210(万元)
(3)
项目 | 零时点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增量现金流量 | -4733 | 586 | 1586 | 2386 | 2386 | 2386 | 2386 | 2386 |
累计现金流量 | -4733 | -4147 | -2561 | -175 | 2211 | 4597 | 6983 | 9369 |
静态投资回收期=3+ /2386=3.07(年)
由于扩建项目的静态回收期3.07年大于类似项目的静态回收期3年,所以,E公司不应当采纳该扩建项目。
2.F公司是一家经营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公司目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l0 000万股,每股价格为10元,没有负债。公司现在急需筹集资金16 000万元,用于投资液晶显示屏项目,有如下四个备选筹资方案:
方案一:以目前股本10 0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2股,配股价格为8元/股。
方案二:按照目前市价公开增发股票l 600万股。
方案三:发行l0年期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每份1 000元,票面利率为9%,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发行价格拟定为950元/份。目前等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10%。
方案四:按面值发行10年期的附认股权证债券,债券面值为每份l 000元,票面利率为9%,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每份债券附送20张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只能在第5年末行权,行权时每张认股权证可按l5元的价格购买l股普通股。公司未来仅靠利润留存提供增长资金,不打算增发或回购股票,也不打算增加新的债务筹资,项目投资后公司总价值年增长率预计为l2%。目前等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l0%。
假设上述各方案的发行费用均可忽略不计。
要求:
(1)如果要使方案一可行,企业应在盈利持续性、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拟配售股份数量方面满足什么条件?假设该方案可行并且所有股东均参与配股,计算配股除权价格及每份配股权价值。
(2)如果要使方案二可行,企业应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满足什么条件?应遵循的公开增发新股的定价原则是什么?
(3)如果要使方案三可行,企业应在净资产、累计债券余额和利息支付能力方面满足什么条件?计算每份债券价值,判断拟定的债券发行价格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4)根据方案四,计算每张认股权证价值、第5年末行权前股价;假设认股权证持有人均在第5年末行权,计算第5年末行权后股价、该附认股权证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判断方案四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
【答案】
(1)①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
②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
③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2)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的原则确定增发价格。
(3)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1000×9%×(P/A,10%,10)+1000×(P/F,10%,10)
=90×6.1446+1000×0.3855=938.51(元)
债券价格950不合理,因为高于内在价值,投资人不会接受。
(4)每张认股权证的价值=(1000-938.51)/20=3.07(元)
第5年末行权前的公司总价值=(10000×10+16000)×(1+12%)5=204431.64(万元)
第5年末债券价值=1000×9%×(P/A,10%,5)+1000×(P/F,10%,5)
=90×3.7908+1000×0.6209=962.07(元)
发行债券总张数=16000/1000=16(万张)
债券总价值=962.07×16=15393.12(万元)
第5年行权前的股权价值=204431.64-15393.12=189038.52(万元)
第5年行权前的股价=189038.52/10000=18.90(元/股)
第5年末行权后的公司总价值=权前的公司总价值+行权现金流入
=204431.64+16×20×15=209231.64(万元)
第5年末行权后的股权价值=209231.64-15393.12=193838.52(万元)
第5年末行权后的股价=193838.52/(10000+20×16)=18.78(元/股)
1000=1000×9%×(P/A,i,10)+(18.78-15)×20×(P/F,i,5)+1000×(P/F,i,10)
设利率为9%,
1000×9%×(P/A,9%,10)+(18.78-15)×20×(P/F,9%,5)+1000×(P/F,9%,10)
=90×6.4177+75.6×0.6499+1000×0.4224=1049.13(元)
设利率为10%
1000×9%×(P/A,10%,10)+(18.78-15)×20×(P/F,10%,5)+1000×(P/F,10%,10)
=90×6.1446+103.6×0.6209+1000×0.3855=985.45(元)
(i-9%)/(10%-9%)=(1000-1049.13)/( 985.45-1049.13)
税前成本I=9.77%
由于税前成本低于债券市场利率,所以方案四不可以被投资人接受,不可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十二、十三章内容。
相关推荐:
更多注会考试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注会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