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中医医师 >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复习指导——奶癣的辨证论治(1)

2013-04-19 
奶癣的辨证论治

  奶癣治疗应内服与外治相配合,以祛风除湿为基本法则,脾虚者佐以健脾养血,热重者兼以清热解毒。轻症患儿可仅用外治药涂敷治疗。

  1.胎火湿热

  证候:形体肥胖,两颊皮肤潮红,红斑水疱,滋水渗出,甚则黄水淋漓、糜烂,黄亮色皮痂,瘙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此型风甚瘙痒难忍,湿甚疱疹渗液,热甚流滋黄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本证以红斑、水泡、糜烂、渗液、流滋为特征。

  治法:疏风解毒利湿。

  主方:消风导赤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黄、金银花、黄连、赤茯苓、白鲜皮、薄荷、甘草、灯心。

  瘙痒难忍,加蝉蜕、地肤子加强祛风止痒之力;湿胜,加车前子、茯苓皮、苍术、黄柏加强清热除湿之力。

  2.脾虚湿蕴

  证候:皮疹颜色暗红不鲜,成片水疱,渗液,结薄痂,患儿瘙痒,多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白腻。

  辨证:皮疹颜色不鲜,成片水疱,渗液为湿泛肌肤;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乃脾虚湿蕴之症。

  本证以皮肤水疱成片,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无明显热象为特征。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

  主方:小儿化湿汤加减。

  常用药:茯苓、陈皮、苍术、萆解、泽泻、六一散、炒麦芽。

  纳差便溏,加佩兰、炒薏苡仁、焦山楂以健脾利湿;瘙痒难忍,加蝉蜕、白鲜皮以祛风止痒。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