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注册税务师 > 复习指导 >

重点讲解:2013注税《财务与会计》——流动资产(6)

2013-04-14 
读书人网搜集整理了“2013年注册税务师《财务与会计》重点讲解”,帮助考生巩固各章考点重点知识,打好坚实基础,备考2013年注册税务师考试。

  (四)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和计划成本法核算

  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

  【提示】在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和“在途物资”均按实际成本核算。

  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

  (1)“原材料”科目,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分步处理时)或实际成本(合并处理时详见教材例15)。

  分步处理: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关键点,未入库的不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

  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科目比较:

交易或事项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原材料

核算实际成本

核算计划成本

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直接验收入库

原材料(实际成本)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与材料采购的差异

  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直接验收入库,均需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

  计划成本法下处理思路1:

事项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

最终目的
   (实际成本)

购买材料1000元

实际成本1000元

200元(超支)

计划成本800元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800+200=1000(元)

领用材料400元


分摊超支差异100元

减少4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400+100=500(元)

结存材料400元


结存超支差异100元

结存400元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400+100=500(元)

  计划成本法下处理思路2:

事项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

最终目的
   (实际成本)

买材料1000元


200元(超支)

计划800元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800+200=1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

200/800=25%

①分摊超支差异400×25%=
   100元

减少400元

②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400+100=500(元)
   =400×(1+25%)=500(元)

结存材料400元


③结存超支差异100元
   400×25%=
   100元

结存400元

④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400+100=500(元)
   =400×(1+25%)=500(元)


  计划成本法下的单独核算:

  考试时要求计算四个数据:

  (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

  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

  (四个公式记住即可)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或+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或+材料成本差异率)

  【提示】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中(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提示】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例题14·单选题】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13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110万元,计划成本120万元,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该企业当月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88

  B.96

  C.100

  D.112

  【答案】A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20-10)/(130+120)×100%=-12%;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2%)=88(万元)。

  【例题15·单选题】某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08年12月1日,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为6万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发生额为12万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600万元。该企业2008年l2月31日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798

  B.800

  C.802

  D.1604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6+12)/(400+2000)×100%=0.25%;

  2008年12月31结存的材料实际成本=(400+2000-1600)×(1+0.25%)=802(万元)。

  【例题16·单选题】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万元)(超支)。

  【例题17·单选题】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万元。

  A.45(超支)

  B.10(超支)

  C.45(节约)

  D.10(节约)

  【答案】D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5%;

  当月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当月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250+550-600)×(-5%)=-10(万元)。(五)存货的期末计量

  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提示】产品成本的取得,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产品的成本,则产品成本的确定需要根据材料成本+进一步加工的成本确定。

  2.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

  (1)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

  (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的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

  4.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1)产品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013注税《财务与会计》重点讲解:流动资产


  【提示】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2)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2013注税《财务与会计》重点讲解:流动资产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出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提示】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往往需要给出多少件材料生产多少件产品,同时如果产品有的有合同有的没有合同,则需要分开计算。

  【例题18·单选题】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12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0

  B.30

  C.150

  D.200

  【答案】C

  【解析】100套配件对应100件A产品,相当于是每一套配件生产一件A产品。

  用于生产产品(该产品无合同)的材料

  第一步:计算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第二步: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第三步:材料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如果:第二步: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第三步:材料按照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产品一般销售价格-至完工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7-1.2=27.5(万元)

  A产品的成本=12+17=29(万元)

  配件的可变现净值=28.7-17-1.2=10.5(万元)

  单件配件的成本为12万元,单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万元)。

  【例题19·单选题】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其中50件A产品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合同价格为30.5万元,A产品2012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0

  B.30

  C.75

  D.150

  【答案】C

  【解析】100套配件对应100件A产品,相当于是每一套配件生产一件A产品。

  用于生产产品(该产品有合同)的材料

  第一步:计算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第二步: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第三步:材料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如果:第二步: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第三步:材料按照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有合同部分)=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有合同部分)=30.5-1.2=29.3(万元);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无合同部分)=28.7-1.2=27.5(万元)。

  A产品的成本=12+17=29(万元)

  无合同部分发生减值,有合同部分无减值。

  配件的可变现净值=28.7-1.2-17=10.5(万元)

  单件配件的成本为12万元,单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万元)。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50=75(万元)。

  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6.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例题20·案例分析题】2000年,某存货:可变现净值为100万元,成本为120万元

  【答案】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2001年,该存货,可变现净值80万元,成本1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2002年,该存货,可变现净值140万元,成本12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0

  【提示】只要可变现净值大于或等于成本了,之前的存货跌价准备需要全部转回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