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和根。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十二经。
【功效】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袪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常与党参、白朮、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应用;对于心血不足、心阳不振之症,可与补血养阴及温通心阳药如阿胶、生地、麦冬、人参、桂枝等品配合应用。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甘草生用则能泻火解毒,故常用于疮痈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对咽喉肿痛,可与桔梗、牛蒡子于等配合应用,有清热利咽的功效。
3.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甘缓润肺,有袪痰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作为辅助之品。因其性质平和,故不论肺寒咳喘或肺热咳嗽,均可配合应用。
4.用于腹中挛急作痛。
本品有缓解挛急之功,常与芍药配伍,治腹中挛急而痛。
此外,甘草还能缓和药性,有减低或缓和药物烈性的作用,历代本草文献上并载有本品有解药毒作用,可供研究。
【处方用名】生甘草、生草、粉甘草(生用,多用于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甘草、炙草(蜜炙用,多用于补中益气。)、清炙草(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甘草是一味常用的药物,一般认为本品在方剂中只是作为辅助、矫味之用;其实根据临床实践的体会,它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如炙甘草汤补心气、振心阳,甘草干姜汤温润肺脾,芍药甘草汤缓急定痛,甘桔汤袪痰利咽,银花甘草汤清热解毒等,都是用它作为主药的。
2.甘草又能缓和药性,如四逆汤用本品以缓和干姜、附子的温热,调胃承气汤用本品以缓和大黄、芒硝的攻下作用等。
3.甘草甘缓,凡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者用之能令人气窒满闷,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
【方剂举例】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酒治心动悸、脉结代。
【文献摘录】《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用药法象》:「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汤液本草》:「附子理中汤用甘草……,调胃承气用甘草……,此缓之之意;小柴胡有柴、芩之寒,参、半之温,用甘草和之;建中汤用之,以补中而缓脾急。」
饴糖
【药用】本品为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麦芽,搅合均匀,微火煎熬而成的饴。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缓痛,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中气虚乏,腹中急痛等症。
饴糖甘润,功能补虚乏、建中气,治疗脾胃虚弱,可与党参、黄耆等药配合应用;本品还有缓急止痛作用,治疗虚寒性腹中急痛可与桂枝、芍药、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肺虚咳嗽等症。
本品甘润益肺,治肺虚咳嗽,常与沙参、百部、杏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饴糖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二两,冲服。
【方剂举例】小建中汤《伤寒论》: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虚烦等症。
【文献摘录】《别录》:「补虚乏,止渴。」
《千金要方》:「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消痰润肺止嗽。」
人胞(附:脐带)
【药用】本品为人的胎盘。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心、肺、肾经。
【功效】益气,补精血。
【临床应用】用于虚损瘦弱、气血两亏,及肺虚喘咳等症。
人胞为大补气血的药物,故适用于气虚乏力、劳损瘦弱、精血不足及肺虚喘咳等症,可单独服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合同用。如气虚者,可配伍党参、黄耆等;脾虚食少者,可配伍白朮、山药、茯苓、陈皮等;肺虚喘咳者,可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肝肾不足、虚火上炎者,宜配龟板、牛膝、生地、黄柏等药;血虚者,可配熟地、首乌等品。
【处方用名】紫河车、杜河车、人胞(焙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或入丸、散、片剂服用。
【附药】脐带:又名坎??(坎气)。即胎儿的脐带。功能纳气平喘,敛汗。适用于肾虚喘促、虚劳久咳、盗汗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条至二条,煎服。或焙干研粉,分次吞服。
【按语】人胞一物,现临床上主要用它为强壮药,用于久病体虚或体质衰弱、抵抗力差及某些慢性疾患如哮喘等病症,都是取它大补气血的功效。但本品须较长时期服用,始能见功。如患感冒、腹泻,以及有内热口苦等症者,应暂停服用。
【方剂举例】河车大造丸《扶寿精方》:人胞、人参、黄柏、社仲,牛膝,天冬、麦冬、龟板、熟地。治虚损劳瘵,遗精,带下。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治气血羸瘦,妇人劳损,面[黑干]皮黑,腹内诸病渐瘦者。」
《日用本草》:「治男女一切虚损劳极,安心养血,益气补精。」
《本经逢原》:「能峻补营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之疾,是补之以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