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轴突型突触,如图所示,A纤维末梢与神经元C形成突触,可兴奋该神经元,而B纤维与A纤维末梢形成轴突-轴突型突触。B纤维可引起A纤维膜部分去极化产生抑制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引起抑制的原因是,当A纤维再有兴奋传来,传至末稍时,动作电位的幅值会相对减少,因而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对C神经元的作用减少。例如,正常A纤维末梢兴奋时,膜电位从-90mV升至+30mV,动作电位幅值达120mV;但如果B纤维兴奋先引起了A纤维部分去极化,膜电位变为-70mV,此时当A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幅值只有100mV;而动作电位的减弱将引起A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的EPSP减少,产生了抑制作用。这里最重要的是指B和A之间建立了轴突-轴突型的突触,通过对轴突的抑制,使另一突触(A-C)的作用减弱,产生抑制。由于在A-C突触中,A是突触前结构,因此称为突触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