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郊区化,即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区向偏僻地带转移。在美国,“收缩的城市”地处大区域的核心地带,尽管大区域的人口和就业并未下降,但这些城市却从中心地区向边远地区迁移,从而造成中心地区大面积荒芜。区域重组又加剧了中心地区的废弃和边缘地带的发展。城市边缘区域凭借廉价的土地和开放的空间而备受制造业的青睐,导致郊区逐渐代替中心城市。
第三是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受苏东剧变影响,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多数城市人口数量锐减、经济下滑、工业停滞甚至结构转型,反工业化、私有化大行其道,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收缩。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为了避免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城市群的萎缩,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扩张,以避免城市衰退或人口迁出。
人的城镇化,针对的是所有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战略资源的传统与优势,趋利避害,发展文化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这种城镇化才能不仅避免“粗放的农村”,也避免“收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