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断思路
1.病史采集
(1)是否伴有意识丧失。
(2)晕厥发生缓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
(3)晕厥发作的诱因。
询问发作时体位(卧位,坐位或立位);活动(休息时;变换体位中;运动中或运动后;排尿中或排尿后;咳嗽;吞咽);长时间站立;拥挤或湿热环境;恐惧;疼痛等。
血管抑制性晕厥和颈动脉窦过敏的晕厥,多发生于立位或坐位;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常发生于卧位或坐位突然起立时;青壮年男性患者夜间起床排尿时突然发生的晕厥,多为排尿性晕厥。主动脉瓣狭窄以及法洛四联征等患者常在用力后发生晕厥。
(4)晕厥发作的前驱症状:如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先有心悸。
(5)晕厥发作时症状。
晕厥发作时跌倒时的方式、皮肤颜色(苍白、发绀)、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呼吸、视物模糊、肢体抽搐。
1)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者,多见于血管抑制性晕厥。
2)伴有面色发绀、呼吸困难,见于心肺疾病。
3)伴有呼吸深而快、手足发麻、抽搐者见于换气过度综合征、癔症等。
4)伴有头痛、呕吐、视听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伴有抽搐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询问晕厥发作时是否伴有抽搐,有无跌伤、尿失禁或咬破舌头。但需要注意晕厥持续时间超过10秒或更长也可发生抽搐,有时难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尿失禁或咬破舌头多发生于癫痫,较少见于晕厥发作。
(6)询问有无心脏病史、脑血管病史、代谢性异常病史(如糖尿病)。
(7)既往有无相同发作史及家族史。
(8)特殊用药史。
2.体格检查
(1)血压,了解患者有无血液动力学变化。
(2)心率、心律和脉搏,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3)呼吸:呼吸增强和增快可见于过度换气综合征。
(4)神志和精神状态。
(5)皮肤有无青紫、苍白、水肿等。
(6)有无心脏杂音和血管杂音。
(7)有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引起晕厥原因众多,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有选择地安排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和粪便常规检查。血糖、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检查。
(2)怀疑心脏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及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患所致的晕厥时,应做心脏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
(3)怀疑颈动脉窦性晕厥时,可行神经介导检查诱发晕厥,如颈动脉窦按摩、直立倾斜试验。
(4)怀疑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晕厥者,可行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脑电图、脑血流图、颅脑CT、磁共振显像及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