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从此,内容统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它对统一全军纪律,加强部队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生备考需要纪律约束,需要注意鱼龙混杂的辅导用书、低端的师资辅导、粗糙劣质的习题集、法盲见文盲写的指南攻略、备考方法论……八项注意未必能解决问题。
司法考试之三大纪律:
一、阅读:删繁就简、择出重点
阅读是不需要面面俱到的,你说100遍,考生还是我行我素;你再反复叮咛,你就变成“面面俱到”了。考生第一遍通读可以通观全局、形成一个整体感。以后的阅读就会逐步形成重点、并加以强化。一个备考的考生,仅观察他的三件套的书口就足以判断他是不是读出重点了,是不是择出重点法条了,他目前的备考状态。
考生都可以删繁就简、择出重点,唯一让他们贪多求全的原因,是“挂一漏万”的心理作祟。实际上,把重点章节、重点法条以及考点把握住,掌握到考试要求的深度,通过司法考试易如反掌。
二、法条:重点法条、刻苦记忆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十年前的观点:1万多条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其中2000多条覆盖了80%的考点。就这一观点还是适用的。我们考生只要记忆住3000条上下的重点法条,通过司法考试真正是充满信心了。考生的信心来源,可以说是记忆、背诵,这一关解决好的考生,总是信心满满的。就和我们学外语一样,记忆5000个单词的考生,已经不去谈信心了,他谈的是实力,只有记忆500个单词的考生才会谈信心,因为没有实力来支撑。
三、解析:勤奋做题、手不释卷
做试题的练习,能够让考生清晰的感受、把握考点,明了司法考试题目难度及出题的常规模式。现在的考生和辅导机构把事情都办颠倒了,备考的过程80%的时间是学习部门法常识、知识点,只有很少的时间是模考。决定考生命运的多选题没有人能够讲解了,其实不是不能讲,而是刻意回避。我们国家有个知名学者就是用多选题穿着考点来讲部门法,都是自己设计的题目,他的题目比司法考试试题质量还高。此后应招入命题组,成为核心成员。现已是桃花源中人,不问市场冷暖,不介入考试辅导了。决定考生命运的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已无人问津了。就目前的辅导水平,没有人能够用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串讲部门法的。用搞笑、作秀、哗众取宠维持住辅导已经算不错了。
司法考试之八项注意:
一、远离良莠不齐的辅导用书,专注于四件套
我看了一下四件套,目前仅司法部考试中心主编的辅导资料已经达到了800万字,也就是我所说的“钦定三件套”,即辅导用书(原指定用书)、法律法规和试题解析,外加大纲。这四件套是考生备考的圭臬、法宝。对考生来讲是考试的“规范性文件”,地位仅次于司法部的考试公告。我们来看去年的辅导用书383.4万字、必读法律法规200万字、试题解析少说也是200万字、大纲10万字左右,可以忽略不计。
二、远离胡编瞎扯的指南攻略,专注于阅读、记忆、做题
大家知道在许多指南、心得、攻略中奢谈信心、信念,信心是动态的,不是一下形成的,比如,有的考生很好的记忆、把握了考点、法条,他就会信心大增,做起题来如有神助;有的考生只阅读,不去记忆,在做题时,阅读积累的信心很快被打压下来。尤其是做历年试题的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当正确率不到20%时,一个考生所谓的信心马上崩盘。
记忆、背诵考点、法条的环节如果解决不好,一个水准再高的考生,也会在考试中一败涂地;相反一个水平稍差的考生在记忆上下苦功夫会受益匪浅。
阅读环节处理的好的考生,对记忆帮助很大,有些考点、法条已经在大脑中很清晰了,记忆起来不是很吃力;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就因为阅读环节完成的好,而忽视了记忆:“记什么呀,我光看就记个八九不离十了”。有许多考生瞧不起记忆,认为记忆是笨人的方法,实际上对于司法考试记忆是“巧劲”。
三、辅导师资走低端路线,考生选择辅导班重在教学服务
在辅导中考生要有基本的鉴别能力,目前大多数讲解辅导的是没有大学学历教育授课履历的,辅导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以前我们讲某老师被边缘化了,和司法考试无缘。实际上,他还在风风火火、漫天遍野的讲着司法考试呢,边缘化的意思是:学术水平不行、也没有学术地位,不为校方认可、更不为司法部认可,更不要奢望入考试中心法眼了,终身和司法考试无缘,进不了命题组,终身处于司法考试边缘地带。(考生不要以为司法考试辅导是主流,实际上司法考试辅导是这个制度的边缘、灰色地带)。而现在的辅导师资,不仅仅是边缘化,简直是没落到了和司法考试绝缘的窘境。能有正经教职的也不多了。大家要记住能在高校任职这一点硬性指标,说明一个授课老师的基本素养。以前司法考试授课可以弄个全博导授课阵容、参与命题的比比皆是。现在绝无可能了。我和李仁玉讲过司法考试培训市场是江湖,而现在跑龙套、走江湖的已经几乎都是没有学历教育授课背景的了。现在辅导班不要奢谈博导、硕导授课,就是全部是大学讲师授课也绝无可能了。
四、远离社会机构的习题集,只购买命题人试题解析足可以
每年被劣质习题集和所谓真题解析误导的不在少数,这些东西就像病毒、瘟疫一样传播着,为什么,因为他不同于正规的试题和解析,他在某些方面刻意的迎合考生、市场,求得销售而对考生造成的损害在所不计。
另外就是所谓的学习软件、手机阅读、电子书等等,都在分散考生的精力、切割着考生的时间,降低着备考的效率。当然,推销者会说的很神奇,但是推销者万万不会使用它备考参加司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