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如果群众为了看一个大病花费很高,但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又治不好,最后人财两空,心里肯定会不平衡。因此,一定要改革掉“以药补医”的弊端。“如果一个医院生存、医生收入是依靠从最弱势的群体身上赚钱,医患关系能好吗?”(3月5日新华社)
卫生部长的这番话,是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说的,很中肯,也对当前的医疗环境做了概括。生命本无价,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基本目标的医疗行业,本就应该摆脱商业气息中的铜臭,让患者能够更多地感到对生命的关爱。
医疗行业作为一种公众服务,的确可以淡化经济效益,站在政府的角度,更不应该考量这个行业的经济效益。但具体到一个个以医疗工作为职业的医生身上,就不可能将经济利益完全抛开了。因为职业的本质就是通过劳动,换取经济利益。
因此,给医生创立一个获取利益的正当途径,就显得尤其重要。
面对此景,若只谴责医院或者医生的不良行为,结果可能是苍白的。唯有在制度上,引导医生多为患者服务,让医生通过服务获得利益,并且利益尽可能来自各种保障机构而不是患者家庭,如此,不论是大处方还是人财两空的情况都会大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