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努力、企业在行动,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地向食品安全问题“开火”,他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目的与政府、企业一样——重建餐桌上的安全、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在发现无孔不入的有毒食品离自己“原来那么近”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恒用一个月时间,和30多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并发布了基于此的《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不少网友看到他的调查后,有的想提供资金支持,有的要提供技术服务,并表达了想要加入这个团队的愿望。
在吴恒看来,信任重建人人有责,保卫餐桌需要全民行动,“面对食品安全危机,要有自己的态度”。
“食品安全问题泛滥,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指望企业通过道德约束自身的造假行为,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而消费者对食品的辨识能力往往又非常有限,只有各方协作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正常运转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吴恒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