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首先被采用的辅助止血剂有氧化纤维素,其次为纤维蛋白绵。这两种辅助止血剂在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等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制备较麻烦。特别是纤维蛋白绵系由血浆制得,原料供应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可能传播疾病或发生过敏反应。1945年以后,在外科手术上开始采用明胶海绵,经过临床观察,证实明胶海绵有相当持久的止血效果,并能被组织吸收而无显著的组织反应。以后,淀粉海绵亦用作局部止血剂。
海绵剂的止血作用,一般认为:出血时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由于在血管破损处组织中分泌出一种胶原物质,血小板遇胶原物即加速破裂而析出凝血质素,形成血小板血栓,继之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而起止血作用。海绵剂亦属胶原物质,故能保进血栓形成,使局部血液加速凝固。反之,若血管破损处没有海绵剂堵着,血液不停地向外流出,不易形成血栓,故不能很快止血。此外,海绵剂的止血作用是由于它大量吸收水份后体积膨胀,对出血创面起相当大的均匀的机械压迫作用,使出血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