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腹痛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导致腹痛。腹痛不仅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病人就诊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一般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把腹痛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二)常见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特点
1.常见病因
(1)急性腹痛
1)腹部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等。
2)腹腔脏器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
3)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所致或腹腔脏器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腹膜炎,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4)腹腔脏器破裂或扭转:如肝、脾破裂、卵巢扭转等。
5)腹壁疾病:如腹壁皮肤带状疱疹、腹壁挫伤及脓肿。
6)腹腔内血管病变:如夹层腹主动脉瘤、缺血性肠病和门静脉血栓形成。
7)胸腔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梗死、胸膜炎、胸椎结核。
8)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腹型过敏性紫癜等。
(2)慢性腹痛
1)消化性溃疡。
2)消化道运动障碍:如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腹腔肿瘤的压迫及浸润:以恶性肿瘤居多。
5)腹腔脏器包膜的牵张:如肝淤血、肝脓肿、肝癌等。
6)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肠扭转,十二指肠淤滞等。
7)中毒与代谢障碍:如铅中毒、尿毒症等。
2.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是腹痛发生的3种基本机制。
(1)内脏性腹痛:是腹腔内某一脏器的痛觉信号主要经交感神经传人脊髓,有以下特点:
①疼痛部位不明确,接近腹中线;②疼痛感觉模糊,多为不适、钝痛、灼痛;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牵涉痛: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特点是定位准确,疼痛剧烈,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
(3)躯体性腹痛:腹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应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其特点是:①定位准确,可发生在腹部一侧;②腹痛程度剧烈而持续;③可出现局部腹肌强直;④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腹痛涉及多种发生机制,如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常有恶心、呕吐,此时为内脏性疼痛,持续而剧烈的炎症刺激影响相应脊髓节段的躯体传入纤维,出现牵涉痛,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麦(McBurney)点;当炎症进一步发展累及腹膜壁层,就出现躯体性疼痛,程度剧烈,伴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