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两名)、10岁、8岁、6岁……五个未到花季的孩子瞬间凋零。在距离江西宜春80公里的小山村,五名父母在外打工的儿童集体溺水身亡,再次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此类悲剧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0年2月18日,浙江天台三合镇5名儿童滑落在鱼塘蓄水池中,溺水而亡。同月23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镇田陈村发生 一起火灾,4名儿童死亡。而调查显示,77%的农村留守儿童曾经被意外伤害过,仅有16%的儿童很安全。在这其中,“隔代监护”的儿童最容易受伤。此次宜 春5名儿童溺水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5名儿童溺水后,全村竟然找不出年轻力壮的救援者。最后李奶奶租了一辆“摩的”,到处寻找,才叫上了两位年轻人,但是赶到为时已晚。留守儿童虽然 有爷爷奶奶的呵护,但却生活在一个“空巢”的村庄。看上去这个老人们组成的“老家”可以遮风避雨,但是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记得中青报曾有报道称他们 是“当下中国最易受伤害的人”,其实这群伤不起的人既包括“小”,也包括“老”。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时许多代表委员建议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或许是一条便捷地解决“隔代监护”之道。但问题是学校并不能代替“家”。留守儿童的问题本质还是城市并不能赋予他们一个“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