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口腔医师 >

2013年口腔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1)

2013-01-14 
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

  牙周炎一般可分为成年人牙周炎(Adultperiodontitis,AP)与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periodontitis,JP)。大量的研究证明,牙周炎的发生主要与G-厌氧菌属及螺旋体等有密切关系,前者如产黑色素普氏菌(以往称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卟啉菌(以往称牙龈类杆菌)、具核梭杆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及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上列微生物可产生内毒素、白细胞毒素及酶类等有害物质使牙周组织破坏吸收,产生炎症。本文拟就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作一综述。

  一、局部用药

  1.含漱剂: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洗必太(Chorhexidine)、甲硝唑(Metronidazole,MET)及氟化亚锡含漱剂,三者的浓度分别为0.06~0.2%、0.8%、0.4%.其中,洗必太含漱剂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疗效较好的一种,1953年以来广泛用于临床,能有效地控制龈上菌斑(能减少60%菌斑积聚)和降低牙龈炎症。但是一般认为含漱剂对龈下菌斑的抑制作用甚微,因此,龈下菌斑的控制仅用含漱剂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

  2.牙周局部灌洗、置药:牙周袋局部灌洗、置药的目的是控制龈下菌斑、消除或改善牙周炎症。用作牙周袋灌洗液的研究较多的仍然是洗必太,近些年来,已将洗必太、四环素、甲硝唑等药物置于各种高分子材料的载体上,以微管、微束、微膜的形式放置于牙周袋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区,缓慢释放,其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十天。国外研制出四环素控释纤维,对微生物的控制及牙周炎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Addy研制了不同浓度的甲硝唑、洗必太与四环素药条,结果发现甲硝唑药条体外释放时间最长,释放量最大,最佳浓度为40%。国内樊明文等研制了以可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载体的甲硝唑药膜,李德懿等研制的甲硝唑药膜,能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牙周脓肿、冠周炎等。牙周局部缓释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为有效控制龈下菌斑和消除、改善牙周炎症,避免与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全身用药

  1.甲硝唑:1962年Shinn首先报告用甲硝唑治疗滴虫病时偶然发现患者的牙周炎一周后治愈,以后Finegold报告用甲硝唑治疗梭状芽胞杆菌、产黑色素厌氧杆菌与厌氧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取得显著疗效。1978年该药被WHO确定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1981年Loesche报道用甲硝唑治疗5例牙周炎亦取得了明显疗效。国内易新铨等1982年对60例牙周炎患者采用口服甲硝唑并配合局部刮治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服用甲硝唑一周至半月后牙龈出血与口臭基本消失;三个月后牙龈出血、口臭完全消失者54例,占90%;牙龈红肿、牙周脓肿不再发生的55例,占92%,绝大部患牙由松动变稳固,咀嚼功能改善。复查32例,牙周指数(PI)等均有下降,牙周袋内螺旋体明显下降,球菌含量相对增高,此与Listgarten观察结果相同。仝月华等用口服甲硝唑治疗牙周炎亦取得同上的观察结果。两组研究报告认为服用甲硝唑加洁、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疗效更好、更持久。国内李德懿系统研究了甲硝唑对牙周龈下菌斑细菌的敏感性,测定了55株专性厌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175株专性厌氧菌与98株兼性厌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甲硝唑对绝大部分口腔专性厌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65~10ug/ml,口服后达唾液、龈沟液的浓度足以抑制大部分口腔厌氧菌。高敏及敏感的专性厌氧菌占92%,98株兼性厌氧菌(如放线共生性放线杆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对甲硝唑耐药,敏感性较低,因此认为甲硝唑对可动杆菌及螺旋体等有明显功效,即使不配合局部器械治疗,亦能使牙周炎症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龈沟出血指数下降及附着水平增加。

  2.螺旋霉素:1956年Daligand首先报道用该药治疗牙周炎取得疗效。Keyes发现该药能有效地控制实验鼠牙周炎与菌斑。Gendron等证明螺旋霉素单独治疗中、重度牙周炎与青少年牙周炎均能取得显著疗效。国内杨新雪等对30例牙周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药后3个月复查,龈炎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等均有显著下降。研究者发现单独使用螺旋霉素能使青少年牙周炎得到改善,与Harvey治疗14例青少年牙周炎的观察结果一致;还观察到用螺旋霉素加洁、刮治术的疗效并不比单独用药组好,此结果与研究者对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结论不一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