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保证休息及营养,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避免情绪波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催眠剂,还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
(二)抗甲状腺药物
目前常用药物分为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及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丙硫氧嘧啶可抑制T4转变为T3 。
(1)适应证:①症状轻、甲状腺较小;②年龄<20岁、妊娠(以丙基硫氧嘧啶为宜)、年老体弱等不宜手术者;③术前准备;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⑤作为放射性131Ⅰ辅助治疗等。
(2)剂量与疗程:初始剂量硫脲类300mg/d,咪唑类30mg/d,至症状明显改善,T3、T4正常后可逐渐减量,最后减为维持量,总疗程1年半~2年,甚至更长。
(3)副作用: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及药疹。粒细胞缺乏为致命性,多于初治2~3个月及复治1~2周发生。
(三)手术
1.适用证:①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②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③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④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2.禁忌证:①较重或发展较快的浸润性突眼者;②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妊娠早期及晚期;④轻症可用药物治疗者。
(四)放射性碘
利用131Ⅰ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口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2mm,作用于甲状腺局部而不影响毗邻组织。适用于25岁以上、不能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或复发者,禁用于妊娠哺乳妇女、肝肾功能差、活动性结核等。放射性碘治疗可致永久性甲低。
(五)β-受体阻滞剂
小剂量可对抗甲状腺激素的效应,大剂量(160mg/d以上)阻断T4转变为T3。
(六)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1.将病人安置在安静低温的环境中,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作详细记录;昏迷者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
2.对症及处理并发症
(1)高热可作药物或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异丙嗪进行人工冬眠。禁用阿司匹林,该药可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而释放游离甲状腺激素,使病情加重。
(2)补充足量液体。
(3)持续低流量给氧。
(4)积极治疗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