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考试 > 辅导备考 >

新刑诉法解读指导:刑事证据的概念(1)

2012-12-26 
刑事证据的概念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十二、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七条,修改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意见;

  “(六)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

  “(七)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证据的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客观的联系,从而使其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正是由于证据的关联性,才使证据具有证明力。

  证据的合法性,又称证据的法律性,是指证据必须具有法定的形式、由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的合法性又被称为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或可采性。

  三、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也称证据裁判主义,指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

  是神证——人证——物证的发展必然

  三方面要求:

  1、 裁判的形成必须以证据为依据

  2、 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3、 作为裁判依据的证据,必须达到法定的证明要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