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C
题目问作者认为对女孩的教育在发展中国家是……
A,麻烦的。
B,节省劳力的。
C,有回报的。
D,昂贵的。
一般情况下第一道题应该到第一段中去寻找答案。第一段第一句话作者就开门见山挑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也是全篇的论述中心:Educating girls quite possibly yields a higher rate of return than any other investment availabl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教育可能会获得比任何其他投资更高的回报。在这里,作者谈论女性教育的出发点是经济回报,而不是惯常的社会问题等。在四个答案中C是“有回报的”意思,应该选择C。至于第一段以外的段落,因为作者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论述女性教育问题,所以并未提及麻烦、省力与否这些社会学角度的问题,答案A和C是没有着落的。至于D,第二段有一句话they do not expect them to make an 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the family: girls grow up only to marry into somebody else’s family and bear children,意思是女孩不能带来经济回报,没有回报又要花钱养活,似乎有“昂贵”的意思。但要注意这里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里父母们的观点,而题目是问作者对此的看法。因此也不能选择D。
27. A
题目问作者说the prophecy becomes self-fulfilling这句话目的是要指出什么。
这句话本意是预言完成了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什么,“实现”为什么是自我实现,这些需要到前文去找。
这 句话出现在第二段末尾,整个第二段讲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父母忽视女孩教育的原因。全文一共两个长句,大意是:父母没有在女儿身上投资是因为他们认为女儿不会 为家庭做出经济贡献,她们长大后只会嫁入别家生儿育女;女孩因而被视为价值低于男孩而被安排在家中做家务,而男孩则被送入学校学习。预言完成了自我实现。
首先看预言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段前半部分找不到预言这个字眼,也没有类似于汉语的普遍观念中“预言”的内容,似乎prophecy的出现非常突兀。但细看的话,前面提到了expect一词,它有期望、设想的意思,与预言略微接近,除此外就无其他任何意义近似的词了。这样只能断定expect就是指的prophecy,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比较夸张的写法,用带有神谕色彩的prophecy来指代发展中国家思想较为落后的父母们的设想,是一种讽刺手法。
找到“预言”的着落点后,再看它为何完成了自我实现。预言本身的内容是女孩们不会带来经济贡献,那么无论自我实现还是外力促使实现,结果都只能是女孩们没有带来经济贡献。这个结果何以发生?是因为Girls are thus seen as less valuable than boys and art kept at home to do housework, 女孩们被看做价值更低而只被允许在家中做家务。这样的话,从预言做出到结果出现就呈现这样一个逻辑:父母们预言女儿不会做出贡献,便不送她们上学,因为不 送她们上学,她们在事实上就无法做出经济贡献,最终验证了父母们的预言。是父母们的预言本身促成了本身的实现。这应该就是作者所说自我实现的意义。
A,事实证明女孩的价值比男孩低。
B,女孩能够实现她们的梦想。
C,女孩将最终发现她们的生活目标是可望不可即的。
D,女孩对家庭生活越来越不满意。
四个答案中A符合文意。
28. B
题目问作者认为在什么时候恶性循环会转变成良性循环。
A,女性更注重教育。
B,女孩能够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C,一个家庭中孩子数量更少同时又更健康。
D,父母能够供得起女儿们上学。
可以看到,文中的第二段详细讲述了恶性循环的内容,第三段详细讲述了良性循环的内容(vicious circle和virtuous circle这二个词组分别出现在这两段的末尾)。恶性循环的内容是:父母不重视女孩教育,不让女孩上学,得不到教育的女孩无法为家庭经济做出贡献,更使父母们忽视女孩教育。良性循环的内容是:一个女性如果受过教育,她就有了较强的赚钱能力(greater earning abilities),同时在家庭方面更倾向于少生孩子,但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她会在教育方面给予孩子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女孩们获得了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将来抚养孩子时也会注重女孩的教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女孩能不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良性循环循环的起点必须是女孩获得受教育机会,而终点当然也是下一代女孩受到同样的受教育机会。而题目问的是什么时候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那么这个转变当然应该发生在良性循环的起点。
A所说的女性更注重教育是循环中的第二环,它不可能不以起点为前提而独立出现。C所述的确实是受过教育的女性才有的做法,但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它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它不会促使循环进入下一环。起关键作用的是赋予女孩教育机会。D的说法有一定迷惑性。如果父母供得起女儿上学,那么女儿就得到了受教育机会,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起点。然而前文说了,父母们不给女儿受教育机会是因为他们认为女儿不会创造价值,而不是因为供不起她们上学,因此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
29. C
本题问关于女性教育,作者说了什么。文章全篇均是对女性教育的论述,不能肯定问题的答案出自哪一个特别的自然段。因此需要使用排除法来把错误选项逐个排除。
A,它应比其他社会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读全篇可知,作者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讨论女性教育问题,附带提到了它的社会效应(第三段),但始终把它和其他社会问题进行对比。因此A的说法不对。
B,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它正受到优先照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与B的说法恰好相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女性教育根本得不到重视。
C,它能比其他已知的投资产出更多的回报。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思想。
D,它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兴趣。文中提到经济学家的地方只有第一段的一处:Women’s education may be unusual territory for economists,意思是女性教育问题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或许是个陌生的领域。除此之外再无相关的论述,由此可见D的说法没有着落点。
30. D
题目问文章主要讨论的是什么。根据前文的分析,文章的主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女性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A,发展中国家男孩和女孩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本文讨论的重心在于女孩,不能把男孩和女孩等量齐观。另外文章讨论的是女孩在教育上的不公平问题,这里没有把问题具体化。
B,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的赚钱潜力。文章第三段提到An educated mother, on the other hand, has greater earning abilities outside the home,意思是受过教育的女性在社会上赚钱的能力较强。不过以此作为全文的论述核心则有不妥,因为这个说法所涵盖的范围过于狭窄,局限于赚钱能力本身,应当上升到女性教育问题的高度。
C,受教育女性对社会的主要贡献。这一说法较为宽泛,文中所述的受教育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在于家庭内部,如少生孩子,重视孩子健康,重视下一代女性的教育问题,形成女性教育的良性循环等。C的说法是受教育女性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按照常理,其主要贡献肯定绝不止于文中所述。
D,女性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女性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一说法没有问题,它是全文论述的核心。而在文章第三段也附带说了重视女性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所以这一说法全面地概括了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