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标志2. “特殊含义词”
如在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这道题中, “the general aim”就是一个较特殊,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词汇,因为谈到某个研究的总目的,往往不是在文章的开篇,就是在文章最后的总结段,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回到文中的首和尾段确定答案。类似于这样的特殊词汇还包括 “ overview/general plan/outline…。。”等,值得培养学生的关注度。
总之,不是每个题目都存在捷径,但如果存在,却不知道观察和利用,就会失去宝贵的快速得分的机会,毕竟在真正的阅读实战中,时间就是一切的主宰。
思维策略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笔者在这么多年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身上都存在着 “考前不求完美,考时狂求完美”的情况,很多考生考前并不能做到不抱幻想,脚踏实地,全面复习,反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复习,心里隐隐期盼着自己 “强大人品”在考试时可以爆发助自己成功。 而真正在考场时,人品无法爆发时,就会乱了阵脚,碰到难题,很多学生会花很长时间考虑,做不出便会焦躁,更无法集中精力做下面的题。
事实上,在平时课堂练习中,就值得培养学生 “及时割肉”的意识,如果一道题在2-3分钟内无法确定答案,就应该暂时 “割肉”,只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的能力可以发挥的题目上,才能真正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而很多学生恰恰因为考场上的 “完美”或 “患得患失”的心态,希望每道题都做好,把大把时间浪费在难题上,反而导致难题很多没做对,后面的一些简单题却由于没时间也不得不放弃。
对于本文中所提到的这种题型,值得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真正考场中如果碰到,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放心的答案,有时候放弃并不代表就是绝对的失去。放弃了难题,却赢得了较简单题的高正确率,何尝不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