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北京教育资源配置
原文:“关于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及如何保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计划措施,我市历来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和文件已经公开。”
沙女士表示,此前非京籍家长一直疑惑,是不是因为北京教育资源不够,才导致异地高考不能够放开。此次教委在“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中透露的信息显示,北京市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会对京籍居民教育受到太大冲击。
此次市教委的回复,整体上给非京籍家长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比较遗憾的是,关于2013年非京籍高三学生是否有在京报考考试资格问题,没有给予具体解答。今年高考报名迫在眉睫,北京是否能像其他省市一样给予明确的答复? 非京籍家长 沙女士 (记者杜丁)
专家说法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表示,京沪异地高考提出的条件估计会比其他省份多
“需要可操作的硬性制度供家长做判断”
新京报: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原则上将于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
张千帆(北大法学院教授,三次递交异地高考建议书):年底前出台问题不大,关键是要看方案会针对这些孩子在北京高考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及具体实施时间。
新京报:“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在提到办理此事的部门中,没有提及社保部门。
张千帆:社保部门不参与,是不是在未来的条件中就不会提出社保年限要求,这还说不准。家长们对社保问题有疑问,因为过去社保制度不规范,造成很多流动人口缺少社保记录,这是国家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不能以此理由拒绝随迁子女高考。如果从做贡献的角度,纳税证明就可以证明;如果从未来长久居住考虑,那可以要求家长参加当地社保,不需要固定年限作为必要条件。
新京报:现在十多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你认为这些条件是否恰当?
张千帆:黑龙江的条件比较合理,2013年高考就可以实施了,而且没有规定社保年限。山东的方案是在国务院下发专门文件前出来的,除了实施年限有点晚,要到2014年,其他条件也没有问题。
当然,京沪外来人口比较集中,与其他省份相比,估计提出的条件会多一些。比如学籍年限要求可提高到4年至5年,可以考虑增加一年与义务教育的衔接,随迁子女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就学记录的,就可以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我不赞同此前曾讨论的根据父母的工作性质、收入等非直接相关条件来打分的制度,这样的做法显得随意,还是需要可操作的硬性制度,有利于家长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