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测验之间的平衡性分析
一个分测验基本代表一种智力功能,分析它们的强点和弱点,便于智力特点诊断。
分析方法比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分测验与平均量表分的差异:即个人的各分测验与该分测验所属分量表的平均数比较,计算其偏离度。计算是按量表分(一种标准分)进行的,相差要达到一定程度才有意义。有些研究者将韦氏量表的这些差异水平计算出来,制成表格供临床和研究使用。为了方便起见,Kanfman提出一个所谓“±3”的方法,即某一分测验的量表分与该分量表平均表大于3(+3)或小于3(-3)均有意义。前者说明该分测验所测量的智力因素强,后者说明弱。
(四)分测验内部的平衡性分析
分测验虽然属于同质项目,但具体内容仍有不同。例如知识领悟及相似测验都是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观察到受试者在哪一类的能力特别强,哪一方面特别弱。另外还可发现在哪一类问题上有特殊的情绪反应。
(五)回答质量分析
计分的依据是作业结果和时间,未包括操作方式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测验也是一种自然观察方式。所以测验者应重视这种观察。此外,智力测验也有投射测验的作用,可以反映人格的特点。受试者在进行作业时,有反应型和冲动型等不同人格类型的差别。这些都可以反映到操作和回答质量中,应注意观察和分析。
以上是分析和解释结果的大致步骤和方法。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并形成解释行为的假说。然后又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对其进行考验和修正,同时参照其他渠道来的信息,形成概念,作出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