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带脉病证
带脉病证,是指带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带脉起于季胁,绕腰一周,状如束带,总约十二经脉及其他七条奇经。
【临床表现】腰酸腿痛,腹部胀满,赤白带下,或带下清稀,阴挺、漏胎。
【证候分析】带脉环腰,总束诸脉,人身冲任二脉,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则太冲所以能够上养心肺,须赖带脉以主持之,而人身之气所以能上下流行,亦赖带脉为关锁。带脉经气不利,故出现腰酸腿痛;中气不运,水湿困阻于带脉,则腹部胀满,带下清稀量多;带脉气虚,不能维系胞胎,则见阴挺、漏胎。
(五)阳跷、阴跷脉病证
阳跷、阴跷脉病证,是指阳跷、阴跷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均起于眼中。跷脉左右成对,均达于目内眦,有濡养眼目,司开合的作用。
【临床表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阳跷急则阴厥。
【证候分析】阳跷、阴跷二脉均起于足跟,阳跷循行于下肢外侧,阴跷循行于下肢内侧,二者协调关节,有保持肢体动作矫捷的作用。如某侧发生病变,则经脉拘急,另一侧则相对弛缓。两脉均达于目内眦,故阳跷患病,阳气偏亢则目内眦赤痛,或失眠而狂走;阴跷患病;阴寒偏盛,寒盛则下肢厥冷。
(六)阳维、阴维病证
阳维、阴维病证,是指阳维、阴维二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分别维系三阳经和三阴经。
【临床表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若阴阳不能自相维系,则见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倦怠乏力。
【证候分析】人身阳脉统于督,阴脉统于任,而诸阳清阴之散现而会者,又必有经脉以维系而主持之,二维脉有维系阴阳之功能。阳维脉起于诸阳会,以维系诸阳经,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故阳维脉受邪,可见发热、恶寒;阴维脉起于诸阴交,以维系诸阴经,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故阴维脉受邪,则见心痛。若二脉不能相互维系,阴阳失调,阳气耗伤则倦息无力,阳精亏虚则精神恍惚,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