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脾虚,或劳倦伤脾等引起。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溢于肠胃,则为便血;渗于膀胱,则见尿血;血渗毛孔而出,则为肌衄;由齿龈而出,则为齿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皆为脾气虚弱之症。
小结 脾病虚证鉴别如下
相同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不同症:
① 脾气虚:形体或浮肿或消瘦。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缓弱。
②脾阳虚:腹痛喜温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
舌苔: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沉迟无力。
③中气下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弱。
④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