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黔交界带发生5.7级地震,到昨晚已造成64人死亡。这个消息昨天再次令中国社会唏嘘。这个国家多灾多难,而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显然还有不少空白处。
5.7级地震虽属破坏性地震,但如果发生在发达地区,不出现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在昨天的云南,它的破坏力没有遭到事先缜密防备的有效抵抗,从而在中国公众的眼皮底下形成肆虐。
这再次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远未连成片,它有很多薄弱的位置能够被灾难偷袭。说到底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只是帮中国现代化开了个头,我们一些关于自己“很强大”的感觉靠不住。
5.7级地震能晃倒那么多房子,说明那些房子都达不到哪怕最低的抗震标准。但那些房子一直存在着,里面的生活也进入了中国GDP的构成。直到昨天它们被晃倒。
我们叹息,我们悲伤,甚至可以为出现这么多伤亡感到愤怒,但这一切都没用。中国还有地方的很多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让他们都立刻搬走,住进抗震性能更好的房子,大概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
中国社会的财富底子太薄了。在很多地方的基层社会,老百姓对突然到来的小康日子既开心又珍惜,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对小康生活的营造上。尽管各种天灾在并不遥远的地方窥视,但人们往往愿意以更廉价的态度对付这些天灾,这种态度就是侥幸。民间这样,政府又何尝不是这样。
让人们自愿把盖的大房子变成小一点、但抗震性能更高的房子,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让人们离开山洪、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区,在灾害并未出现时,也非简单工作。同样,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朝着安全而非更“实用”的方向做时,政府工作也经常不够积极。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穷,眼前的太多追求和利益都需要用钱,也都需要花时间。而为一个低概率的、最大可能是根本不会来的灾难投本钱和时间,在很多人包括官员的算计中都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