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宪法》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
A.法治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公民权利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国体是
A.多党合作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治协商
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我国的政体是
A.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区域民族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自治制度 D.民族自治区域制度
5.列宁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作为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前提的基本权利是
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人身自由权 D.社会经济权
6.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条件是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7.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D.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8.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其中,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0.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审判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D.公安机关
11.法律监督又称法制监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D.公安机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的工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实行
A.主席负责制 B.总理负责制 C.首长负责制 D.委员负责制
1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出生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4.17周岁的王某靠在外打工所获得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法人
15.侵权民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
A.它不要求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 B.它不要求行为具有违法性
C.它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D.它不要求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7.蒲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蒲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蒲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蒲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蒲某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蒲某被扭送到公安机关。蒲某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本案中蒲某的抢劫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8.李某与王某因经济纠纷产生矛盾。李某对王某一直怀恨在心,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于是携匕首前往。途中遇到民警巡逻,李某害怕遂返回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9.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作为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的是
A.仲裁规则 B.仲裁审理 C.仲裁协议 D.仲裁委员会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爱国统一战线具体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
A.国家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私营经济所有制 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的有
A.劳动 B.受教育 C.检举 D.政治权利和自由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包括
A.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 B.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
C.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 D.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6.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D.中央军事委员会
7.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机关有
A.党的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8.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
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9.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主要包括: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10.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从胡同口处跳出一个持刀青年黄某。黄某把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已死亡。本案中,田华的行为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正当防卫 C.应负刑事责任 D.不负刑事责任
11.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包括
A.正当防卫 B.犯罪预备 C.紧急避险 D.犯罪中止
12.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仲裁法的基本制度包括
A.协议仲裁制度 B.或裁或审制度 C.仲裁审核制度 D.一裁终局制度
13.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有
A.仲裁调解 B.人民调解 C.行政调解 D.司法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