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资讯 >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海外国家、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2)

2012-08-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海外国家、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三)人文学院

  1、学院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简称中科大人文学院)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00年11月正式组建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具有鲜明的科技人文交融特色,秉承科技大学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的一贯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人文学院立足于大的领域和学科交叉,注重培养面向新社会形态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已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有很强的需求。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目前设有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外语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科技哲学教学研究部、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现代艺术中心、陶瓷艺术中心、知识管理研究所、终身学习实验室等11个单位。现有正式教职工16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62人。

  现任院长兼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是国际科技史学会

  (IUHPS/DHST)主席、中国科学院刘钝研究员。现有3个本科专业(传播学、英语、考古学),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科技史),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3个博士点(科学技术史、传媒管理、哲学),10个硕士点(传播学、传媒管理、教育技术、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史、考古学、科技哲学、国际关系、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哲学)。

  2、招生专业介绍

  ①新闻与传播硕士(MJ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中心(简称MJC中心),面向社会对科学传播、新媒体应用、传播政策研究等紧缺需求,招收新闻与传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JC中心依托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开展教学工作。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本、硕、博贯通、培养科技传播高端人才的基地。该系基于在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科技政策制定、科技新闻实践、科普新媒体、教育新媒体、公益新媒体、新媒体艺术等新兴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应用领域的长期研究和产学研结合优势,自1985年以来,为全国新闻与传播相关机构培养输送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央电视台、南方报业集团、上海文广集团等大型传媒单位工作或承担重要职务,近年来毕业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互联网创业等新兴领域表现活跃,他们秉着“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科大精神在我国的科学传播、媒体传播领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JC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都具有高级职称且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不仅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很多还担任媒体等相关机构的顾问,在科研领域和业界也有比较广泛的影响。我们同时还聘请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士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一起来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MJC课程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我们设置了MJC专用的教学区,配备了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专门的MJC网站和教育管理的信息系统,所有教师都撰写了规范的教学大纲、制作了完备的教学课件。每个班级都有设有专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来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

  MJC作为专业学位的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我们与科学传播研究发展中心、知识管理研究所、数字文化教学中心、终身学习实验室等机构一起建立了学生在校的实践学习的平台,同时我们还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科学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内知名的媒体机构合作建立了学生校外的实习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JC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科技传播、新媒体、传播政策、新闻传播、影视传播等,我校以国内外MJC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系统提高学员的实际传播和传媒技能,和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的内容创意设计能力、优秀的媒体管理策划能力以及出众的传播技能的传媒英才,日益成为培养科技传播和新媒体英才的教育机构之一。

  (四)软件学院

  1、学院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中国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现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是中国大学少有的几所专注软件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软件学院。学院现有教师103名,其中学院专职教师36名、校内兼职教师40名、海外和企业兼职教师27名,许多教师具有IT企业工作经历和工程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理论与模型、新型软件系统方法与技术、海量信息处理与知识工程、软件服务与应用和教育软件工程等。

  学院秉承学校现代大学的教育思想和优良的大学校园文化,坚持“质量优异、规模适度、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办学理念,同时还依托我校计算机、数学、电子、通信和微电子学科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师资力量和丰富教学资源进行办学。尤其在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型和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工程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课程内容面向软件技术发展和软件产业需求不断更新,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Learning by Doing),提高学生的系统开发、管理能力和工程意识。

  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营造了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学院聘请海外和企业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学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产品研发和生产实际。学院已与微软、IBM、HP、思科、阿尔卡特朗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科大讯飞等许多国内外著名研究院所和IT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和苏州等地的70余家知名软件企业和日本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和日本法政大学合作办学,建立了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计划,符合一定条件的在校生可申请参加合作培养计划。

  2、招生专业介绍

  ①软件工程硕士(MSE)

  2013年开始学院面向海外招收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全学分制,一般要求在2.5-5年内完成学业,所有课程授课和相关教学环节使用英文,课程学习阶段在我校苏州校区进行。

  MSE申请者需要具有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本科学历,港澳台地区申请者须参加中国教育部组织的港澳台地区学生在中国大陆攻读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其他国家考生采用申请审核制。

  MSE的培养规格是高素质的软件及IT相关领域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在全面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高级操作系统、高级数据库和高级计算机网络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强面向对象技术等现代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训练,使其具备独立承担软件开发项目和参与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组织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开设相关的项目管理等管理类课程,以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知识和行业规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型、国际化”软件工程技术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

  MSE项目采用全学分制和课程教学全日制培养,一般要求学生在

  2.5-5年完成学业。其培养过程采用“三阶段培养,双导师制,全程指导”的创新模式,即第一年在校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所修课程(不含毕业论文)总学分不少于32个学分,第二年在企业实习和论文工作,第三年回校完成论文,其间校内和企业二位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一般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并能对研究结果做出合理的、严谨的分析和讨论。

  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MSE学生可申请学院现有的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和日本法政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即在我院所学课程将全部或部分学分得到联合培养院校认可,第二年赴联合培养院校继续课程学习和完成毕业论文,并可同时申请我校和联合培养学校的硕士学位。

  MSE项目办公室常设在我校苏州校区,地址和联系方式如下:

  校 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仁爱路16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苏州)

  联系人:刘峰 先生

  电 话:0086-512-68839302

  手 机:18913107606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