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时代达成共识,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复杂。但多元并非意味着正确的价值不复存在,包容也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公理。正因此,我们能理解观念上的不同取舍,能理解价值上的不同立场,却更欣喜于言论不为眼球裹挟,良知不被利益吞没,人性不被“理性经济人”的预设绑架。构建观点交锋的“议事规则”,才能避免非黑即白;坚守转型社会的“底线伦理”,才能防止行为失范;善待精神构建的“道德力量”,才能提升道德水准。这些基于理性、基于人性的正面能量,将赋予社会不断前行的恒久动力。
具体而言,延长退休年龄你可以赞同或反对,老有所养却应是共同目标;火灾吞噬的人数你可以怀疑,但及时公开信息、不能造谣传谣却是基本原则;甚至,老人跌倒你或许选择袖手旁观,但伸手救溺、知恩图报才是良知显现。在一个社会中,法律是低限度共识,道德是高层次共识,二者都必不可少。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找到这样的最大公约数。
记得普京再度当选后谈到如何重振俄罗斯,首先强调的是“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共同的价值”,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工具”。正在剧烈转型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成为一个整体,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社会的共识。如此,方能维护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筑牢不断长高的“中国大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