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2.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A.班主任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4.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5.终身教育是( )。
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
6.在教育过程中,许多学校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属于( )。
A.艺术教育
B.自然教育
C.社会美育
D.美育教育
7.关于智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智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B.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C.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智力
D.每个学生有各自的天赋和潜力,应该区别对待
8.“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9.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10.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擎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A.有正确的学生观
B.要树立育人意识
C.应具备管理能力
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
12.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 )。
A.鼓励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5.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17.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是指( )。
A.多元教育
B.终身教育’
C.民主教育
D.全民教育
18.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 )。
A.洛克
B.格赛尔
C.孟子
D.威尔逊
19.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0.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21.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次大规模创办的办学形式是( )。
A.私学
B.公学
C.书院
D.官学
22.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2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
A.尝试错误说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2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25.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语
C.言语命题
D.图式
26.学生具有发展的( )。
A.潜在性与现实性
B.潜在性与可塑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可能性与可塑性
27.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28.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2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
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30.国家对小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