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烟台市直事业单位有何优惠政策和要求?
答:烟台市生源参加我省招募或外地生源参加烟台市招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基层服务毕业生”),符合岗位招聘条件、服务期满两年、年度考核合格、三年内(2008年、2009年、2010年招募和选派)应聘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一是不受户口限制。二是可报考定向招聘岗位。报名结束后,如定向招聘岗位报名人数达不到计划聘用人数3倍的岗位,按1:3的比例相应核减招考计划,核减的招聘计划相应调整到非定向招聘岗位;招聘计划取消的定向招聘岗位,原报考定向招聘岗位的人员改报非定向招聘岗位的,按规定实施加分。三是笔试成绩加5分(其中,符合定向招聘岗位条件的毕业生无论报考定向还是非定向招聘岗位均不加分;已享受优惠政策被录用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不再享受定向招聘和加分政策)。
问:资格审查需要携带什么材料?
答:进入面试的人员,须按照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具体时间、地点请在笔试成绩公布后登陆烟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询)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均要求提供原件和复印件)、笔试准考证、填写完整的《烟台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登记表》、亲笔签名的《应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承诺书》及2寸近期同底版正面免冠照片2张。
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择业期内未派遣的毕业生须提交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毕业生就业主管机关签发的报到证,已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还须用人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符合条件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须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手续;有工作单位的报考人员须提交岗位要求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人事管理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信(中小学教师报考须提交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信;实行人事代理的,除用人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信外,还须人事代理机构出具人事代理证明信;实行个人人事代理的,由人事代理机构出具个人人事代理证明信。证明信式样附后)等。招考岗位有其他要求的,还须按要求提交其他相关材料(如:岗位工作年限证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有关资格证书等)。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信因故不能在面试前提供的,也可在面试后二日内提供。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有关材料的,视为弃权。经审查不具备报考条件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因弃权或取消资格造成的空缺,经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研究同意,可在笔试成绩合格线内按笔试成绩依次递补。
问:招聘岗位有工作经历要求的,资格审查时,应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资格审查时,除需提供《招聘简章》里规定的材料外,有工作单位的,还需提供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出具的专业工作经历(岗位、工作年限等)证明信;个人在人才服务中心委托人事代理的,除提交劳动(聘用)合同和用人单位出具的专业工作经历(岗位、工作年限等)证明信外,还要人才服务中心出具人事代理证明信。专业工作经历证明信应采用《招聘简章》所附《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信》式样。
问:招聘岗位中有工作经历要求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答:截止到2012年8月30日,应聘人员工作时间累计应达到招聘岗位要求的实足工作年限。
问:工作经历如何认定?
答:本次招考要求的工作经历,是指人事档案在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部门管理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的工作经历,本人档案未在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部门管理或未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的,不认可其相关工作经历。
问:如何查询是否进入面试范围?
答:各招聘岗位进入面试范围人员名单,一般在笔试成绩公布后二日内在烟台人力资源和保障局网上公布。报考者注意登陆网站查询。
问:报考岗位有其他要求(获奖情况、职业资格、专业工作经历等),应聘人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考生报考岗位有其他要求的,一是确保自己不仅满足《招聘简章》规定的基本条件,还要满足《岗位需求表》中的所有条件;二是在进入面试前资格审查环节时,在《烟台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登记表》相应空栏中,如实填写自己的有关情况,并出具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问:本次考试是否指定辅导用书?
答:本次招聘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授权或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社会上出现任何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无关。
问:公开招聘期间有哪些联系方式?
答:咨询报考有关问题,请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 0535-6905229。报名系统技术问题,请与市人事考试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535-6683333。监督电话:0535-6789730。
问:考生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符合条件的应考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尽早报名,避免报名造成网络拥堵。应聘人员在报考期间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及时了解招聘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不要错过重要信息而影响考试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