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与“选拔”如何兼容
减负与增能、优质与均衡,中招提前批该如何兼容?
以名额分配为例,往年优质高中将18%的名额平均分配至区内初中,使得一些薄弱初中孩子也能有进名校的机会。但不少高中校长抱怨,有些名额分配的考生与一般学生相差三四十分,进校后学习困难,教学安排也困难。
“推优”也遇到类似问题。以往,复旦附中在某区招3人,若只有2人报名,就得照单全收,这让个别初中有了可钻的空子,导致“推优”名不副实。同时,由于各区县和学校之间的差异,部分学校推荐的最优生跟不上优质高中的学习进度。为此,本市调整“推优生”免试政策,要求被预录取的考生参加中考并上线才能录取,以规避投机和分数差距过大。
但若在提前批中实行 “分层选拔”,又对初中造成冲击。一位初中校长表示,“往年学校推优预录取十五六人,还有交大附中等名校名额;而今年只录取了8人,四大名校为零。而且,高中自主招生也倾向于知名初中的生源,今年被预录取也很少。升学与名校无缘,影响家长的认可度。”
中考提前批该何去何从?不少校长建议,不妨借鉴高招模式,统一化繁为简,归并为自主招生——兼顾高中分层选拔与初中学生特长发展;统一名目、稳定比例,不仅有助于稳定家长军心,也有助于初中校长定心办学。“毕竟,学校发展最终要靠内力驱动,不能寄托在招生政策这种外力推动上。”一位校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