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题10(1)

2012-06-13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6.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7.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9.实施义务教育( )。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

  A.一

  B.二

  C.三

  D.四

  12.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 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5.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6.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人新课。这种导人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人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温故导入

  17.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0.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