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的大门,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家长的围观中,是一个人人都看得见的地方,当然要捍卫那种“迟到不得进考场”的规则。这是一个隐喻,在公众看得见的地方,规则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严酷得甚至不近人情。可这只是高考过程中一个很微小的细节,整个高考考试和招录的流程中,有太多地方是舆论和公众看不见的。让人焦虑的地方正在于,那些公众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坚持这种“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的严厉吗?
高考招录那些舆论和公众看不见的流程,更需要以让公众看得见的方式,来保障它的公开透明,来消除那些潜在的腐败,来给公众对规则公平以信仰:绝不让一个条子生、关系户从制度的后门溜进大学。
在高考考场的大门,有一个类似“迟到不得进考场”的简单规则,公众监督下很容易做到。在其他公众看不见的流程中,虽然也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差一分也投不了档”的简单规则,可因为公众看不见,运作处于暗箱之中,很容易被人操纵,为权钱、权学、钱学的交易提供了空间。如果一边是在“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上毫不讲人情,而一边却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上大做交易,这种局部的正义、选择性的执行规则,显然是非正义的。
“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的争论很快已随着高考的结束而停息,高考已进入阅卷阶段,接下来就是招生录取阶段了,舆论和公众无法像蹲守在考场大门前那样围观阅卷和招录,高考公平的刚性,其实更应该表现在这些公众看不见的地方。我倒是很期待,在招录的过程中多一点儿排斥人情、排斥权钱干扰的新闻,这样才会让人真正信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