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临床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备考之胁痛(2)

2012-06-09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概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治法:疏肝理气。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

  主症: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等。

  3.瘀血阻络证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病机概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等。

  4.肝络失养证

  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治法:养阴柔肝。

  代表方剂: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等。

  【预防与调护】

  1.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因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

  2.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还应注意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