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让考生在良好氛围中发挥水平
“史上最严”的高考规定,主要指向作弊行为。对于广大考生,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办法,让考生能够在良好氛围中发挥出应有水平。
在北京,接送考生车辆不受限行限制,考生约出租车确保100%成功;在江苏,多部门协同加强考场周围的交通疏导和噪音控制;在成都,近千辆警用摩托贴上“畅通高考服务车”的标识,面向全市8万名考生提供应急交通保障服务;在太原,主要干道以及考点附近设立34个救助考生应急服务站,交警部门要求全体交警高考期间提前一小时到岗,加大考点区域易堵路口路段的警力部署;南昌交警部门还开通了高考交通出行求助热线,城区民警随时为考生提供服务……
在北京,高考期间正值上合峰会,道路交通管制频繁,北京警方还出动警用直升机执行对市区重点路段和主要路线巡逻监控飞行任务。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的王国防警官告诉记者,市局要求,高考期间执行每个考点至少4名民警、一辆巡逻车的警力配置标准。6日下午,各考点的负责民警和协管人员同考生一样提前来“踩点”。
为保证标准化考场的电力供应,高考期间,江苏省电力公司安排全省各市万名用电检查人员和抢修人员、70余辆应急发电车现场待命,保障47.4万考生用电无忧。
科学选才,公平公正不只在考试环节
最严格是为了最公正,教育专家认为,一方面,杜绝高考作弊,仅凭严格考风考纪远远不够,还应加大对考务人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防堵漏洞;另一方面,高考包括报名、考试、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监管严规应覆盖考场内外,延伸到高考的每一个环节。
“严防严惩作弊行为只是阳光高考的第一步。”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张红霞教授说,针对当前高招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不能“视若无睹”,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主动从严查处相关违法违规问题。同时,高考招生过程应更加公开透明,严防权钱交易损害高考公平环境。
“高考改革既要压缩暗箱操作空间,也要促进科学选才,让有学习潜力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上海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认为,在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框架内,学校严格按照分数“一把尺”衡量考生,难以充分选拔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人才。在加强监管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渐实现科学、多元选才。
为促进录取公平,教育部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面向贫困地区启动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17万名,比去年增加2万名。各省区市还制订和发布了高考加分清理调整方案。对于保送生、特招生等,还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集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