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早,我就想起我的邻居“松林二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上本人愚笨,高中毕业居然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数学老师气得挥舞着教鞭说:回家种地!回家种地!那时考不上大学(2%左右),真的只能如此。于是,我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回到了村里。回到村里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松林二爷。
松林二爷在家排行第二,加上他的辈分大,人家就这么叫他了。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起得早,你们还在呼呼地大睡,他就跑遍了整个村民组。有一年,我段黑就在一条水沟装了一个籇几,心想第二天天亮就可以“大有收获”,泥鳅啊,鲫鱼啊什么的会有满满一籇几。所以第二天清早,母亲就使劲喊我“起来起来!快去撩籇几!”然而,当我睡眼朦胧地来到沟边,籇几早被人撩走了。自然,我一个鱼儿也没有。我自以为起得早,且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第二天有人偷偷地告诉我:是松林二爷撩走了。气得我心里痒痒的。
有一年下雪,我们都还在香甜地睡觉,就听松林二爷在外面有人大喊:“起火啦!起火啦!”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五保户纯爹家着火了。于是,众人拿的拿盆,提的提的桶,很快把大火扑灭了。于是,大家都很是认真地说:不是他起得早,恐怕人都烧死了。有一次,我就麻起胆子问他:“二爷,你怎么这么不要睡觉啊?”二爷回答说:“就是天上落金子,也要起得早啊!”原来,二爷起得早是为了发家致富啊!八十年代末,我要成家立业了,就拼命地在城里寻食。再后来,我和其他村里的人一样,开始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是,松林二爷还是住在两间平房里。进入二十一世纪,松林二爷80多岁了,他还是起得很早,还是在到处寻食,可是,家里还是一贫如洗。当我们村里好多人有了几十几百万的时候,松林二爷就死了,死的时候也是在一个清早。
于是,我经常思考,起得早有什么用呢?起得早不如动动脑呀!
在我眼里,“早”与其说是一个美丽的汉字,不如说是一幅神奇的画面,一种深远的寄寓,一份智慧的启迪。
且让思绪追溯到苍茫的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