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与农工商集团合作,在上海市1420家好德、可的24小时便利店代理销售包括旅游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在内的5款激活卡保险产品。
联姻超市开卖意外险,这种创新渠道将拓宽意外险销路,保险公司亦可挖掘潜在客户资源,但同时也面临未来展业等尴尬问题。
作为沪上首家大规模入驻便利店的保险企业,国寿保险产品进驻好德、可的便利店,弥补了小额保险产品销售的不足,也能方便客户购买保险。
北京大童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张焘认为,保险公司直接在超市开卖意外险非但不存在利益冲突,对行业还有所助益,因为大公司利用网点优势做了市场培育、产品普及的工作,无论保险公司、中介均喜闻乐见。
“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意外险,这个不成熟的市场需要保险公司、中介公司共同去培育,把市场教育做好,这是共赢。”新一站保险网负责人国婷丽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朱俊生也肯定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意外险的渗透率:“意外险简单、易理解、保费低廉,适合在便利店销售。并且,利用各种面向大众的渠道,有利于增加消费者了解和购买意外险的渠道。”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短期意外险占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即使拓展渠道,贡献亦是微薄,因此保险公司开拓超市业务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看重产品的销售量,而是看接触了多少人,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
其背后的意义在于,寿险公司每销售一张短期意外险产品卡,购买者要通过网上、电话、短信的方式激活,于是公司便能获得客户资料,挖掘潜在的客户。“所以,短意险这部分的花费,是计算在展业成本里的。”上述业内人士称。
近年来意外险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意外险保费收入190亿元,2008年意外险保费收入203亿元,2011年意外险保费收入334.1亿元。
不过目前意外险市场份额仍较小,2011年意外险保费占人身险原保费收入总额的3.4%。朱俊生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在发达国家人身险市场中,意外险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