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MBA/EMBA/MPA >

MBA分享: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均衡(2)

2012-05-16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均衡

  四、微妙的均衡——人员状态与场景任务之间的相宜、均衡

  是一种在岗人员所做具体事情的当时场景下的均衡。这种场景下的均衡,是具体事情的安排与要求(包括能力、动力、意识、心态、心智、心境),与当时人员的安排、人员的能力、动力、意识、心态、心智、心境相一致。

  这种一致性或这种相宜,是在岗人员与其上级之间的协调中得以实现。这种均衡,就是一种微妙均衡。这种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实践而得以实现。在领导力实践中,整个公司管理队伍的领导力水平越高,这种微妙均衡做的越好。

  五、战略的均衡——岗位体系与战略、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之间的相宜、均衡

  组织架构、岗位或岗位体系,能充分承载组织战略、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所要求的各种事情和功能,并随之而动态调整适应、均衡。

  这种均衡,是分工与责任框架体系,与组织战略、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的一种相宜、均衡。这种均衡,包括动态层面的、体系层面的均衡。

  这种均衡的获得,是在岗位体系构建与完善中,如何与组织战略、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流程运营等相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对组织战略、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流程运营、企业文化等认识的越渗透,这种均衡性、匹配性越好。

  五大均衡的协调一体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这五大均衡的协调同一性非常关键。每个均衡做的不够好,就会导致整体相应层面均衡的破坏甚至引起连锁反应;均衡之间的连结如果不够好,则会导致孤立,而最终对组织目标造成侵蚀和破坏。

  从战略的均衡、动态的均衡,到线面的均衡、单点的均衡,最后到微妙均衡,形成了一个均衡循环,如《金刚经》中的“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这种协调同一性的提升,需要“无上”、“甚深”、“微妙”之间的无缝衔接。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的至高至上之境是:从战略的均衡、动态的均衡,到线面的均衡、单点的均衡,最后到微妙均衡,形成“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如同《金刚经》的浑然天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