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的家长质疑
结束考试的孩子陆陆续续地来到观众席上找父母,“今天的监考老师还挺松的。”黄女士的儿子眉飞色舞地向母亲汇报,“我很多同学都拿了满分。”
黄女士的儿子自然也拿到了满分,这让黄女士甚感欣慰,嘴里不住地表扬着儿子。
但一个女生却在父亲身边暗暗哭泣,“孩子的膝盖受了伤,今天的成绩不理想,仰卧起坐拿到了满分,但长跑和篮球两项都被扣了不少分。”
看着女儿一边揉着膝盖一边哭,女生的父亲刘先生心疼不已,“我想,之所以设立体育中考,不就是希望孩子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吗?但你看看我的女儿,因为体育中考,身体反而受了伤害。”
刘先生的女儿在一个月前一次练习篮球时,不慎伤了膝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韧带拉伤,医生建议至少休养一个月。”刘先生说,“休养一个月,那还怎么参加体育中考?如果不参加考试,依照体育中考的政策,我女儿可以申请免考,考分按18分计算。18分和30分差12分,这是什么概念?差这12分,我女儿就很可能和重点高中说再见了。没办法,只能咬着牙坚持练,咬着牙参加体育中考。女儿从上了初三就开始每天练体育中考的科目,这都临近考试了,基本也练到了满分的水平。就算受了伤,考分也不会只有18分。”
不过,当看到身边同学一个个拿到满分之后,刘先生的女儿尽管以超常的代价拿到了24分,还是感到委屈和无奈。刘先生忍不住批评起体育中考政策,“体育中考实质上仍是以应试的模式摧残孩子,明知在现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家长、孩子和学校无不对考分如此重视,体育中考为何还要走考分这条路?其实,体育考分高的孩子一定都是身体棒、运动素质高吗?谁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初三这一年只练体育中考的科目,像我的女儿,练到最后都练烦了,练腻了,练伤了,却还得练。我们就不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吗?如果一个孩子喜欢体育运动,运动素质也很高,又岂是仰卧起坐做多少个,跑步跑进多少分多少秒之内的考分标准所能体现的?”
应试的明显利弊
“至少在现阶段,体育中考还是在提高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重视上发挥了明显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学校体育领域专家毛振明近日向记者表示,“但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确实不能单纯指望体育考试的引导,关键还是要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改革上下功夫。”
“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有体育中考,为什么美国、日本这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的国家不需要体育考试?因为我们的学生体质相比之下太差,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文化课的应试程度太高,以至于体育、德育和艺术等其他科目都可以不要,设立体育中考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来提高体育课的地位,逼着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
毛振明表示,在我国教育环境还很难立即改变的情况下,体育中考起到的提高体育课在学校地位的作用还很难被其他形式替代,不过,学校体育也不能走进一切以体育考分为追求的误区,“体育中考很大程度上还是用于体现考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锻炼通常是比较枯燥的。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仅靠体育考试的引导肯定是不行的。”
“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以及组织相应的体育竞赛,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老师进行体育课改革。体育本身应该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是可以通过参与者从中获得的乐趣去掩盖运动本身的疲倦的。”
“此外,为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创造条件,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因为孩子们现在身上的应试教育压力是这个社会施加的;我们的体育场地也很欠缺,很多孩子一旦离开学校,就很难在社区找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场地。”
“不过,从总体来说,我们的学校体育发展环境和条件在向好的方面转变。”毛振明表示,“过去,一说到体育考试,很多家长都坚决反对,因为家长们认为体育考试占用了孩子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现在,家长们基本都会支持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即使是提出问题的家长,也不再是单纯反对体育考试,而是提出改进的愿望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