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模拟试题 >

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3)

2012-05-02 

参考答案

  1.A[B.供(gàng)、分(fèn);C.葩(pā)、挑(tiǎo);D.旎(nǐ)、菁(jīng)。]

  2.A(立竿见影博弈寻物启事缅怀按捺不住)

  3.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4.B(A.句式杂糅,“爆发”后加“的”;语序不当,“继1929年”。C.成分残缺,“以教师教学技巧为主”。D.表意不明,“这种”指代不明。)

  5.A

  6.C(艾丝美拉达是吉卜赛女郎,弗罗洛是副主教,福比斯是卫队长)

  7.C(在本文中,此句引用与文学革命无关。)

  8.B(偷换概念,原文是“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本句也不是文艺教育的作用。)

  9.B(A.“国民素质”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C.应是“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进而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D.因果倒置。)

  10.D(行:上任。)

  11.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助词,表判断。B.连词,表修饰。D.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12.B(夏进士是去京师接受吏职,所以“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和京师的朋友告别”说法有误,“京师朋友”的话也只是作者的推测。)

  13(1)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标注正确一处得1分)

  2)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大吏”“属员”以书生”)

  (3)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寡”“于是”“訾”“讳”)

  (4)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尔”“为政”“病”)

  14.(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分)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2分)

  16.B、E、A(选B得2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多于两项不得分。A项虽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但解读表面化。C项由原文可知男女主人公的性情仍如其旧。D项由原文倒数第6段可以读出,分道扬镳的原因是“误解”。)

  17.①“邂逅”是小说的核心情节,小说情节从男女主人公在超市邂逅展开,文末以分手作结。②“邂逅”的意思是偶然相遇,暗示男女主人“什么也没有再说就分手”的必然结局。③“邂逅”为人物活动提供契机。(评分说明:任答两点的4分。)

  18.技巧:心理描写(或“内心独白”)。(2分)

  内容: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因邂逅时对方的态度而不满,更写出彼此的孤独寂寞和“怀念”。(各1分,共2分)

  作用:突出误解之深,强化主旨。(各1分,共2分)

  19.小说通过叙写男女主人公分居一年后邂逅的故事,(1分)告诉人们仅仅有爱远远不够,不能用爱代替理解,要学会表达爱,理解爱。(2分。大意正确即可。)

  “理解或看法”示例①:就爱情婚姻而言,不仅需要真爱,还需要表达爱。现今,离婚率居高不下,许多家庭或因爱不被理解而分道扬镳;或因缺乏沟通和理解,爱情被时间稀释,最终形同陌路。爱和理解,是幸福婚姻家庭的共同元素。(言之成理即可,3分)

  “理解或看法”示例②:就父母与子女而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本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于年龄、经历和所处环境的关系,代沟往往对这种爱加以消解,这就需要我们“爱就大声说”,子女与父母长辈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让爱和理解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言之成理即可,3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