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不包括()
A、腹膜炎
B、低钙血症
C、肾静脉栓塞
D、高血容量休克
E、急性肾衰竭
标准答案: d
解 析:由于液体外渗到组织间隙,导致血容量不足,在腹泻、呕吐或不恰当的利尿时易诱发低血容量休克。而不会发生高血容量休克。
2、 小儿贫血常见的原因是()
A、造血功能障碍
B、造血物质缺乏
C、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D、红细胞丢失过多
E、感染性贫血
标准答案: b
解 析:造血物质缺乏,是指小儿体内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于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和转运障碍及丢失过多等。
3、 新生儿中度硬肿症复温的要求是()
A、迅速复温
B、4~8h内体温恢复正常
C、6~12h内体温恢复正常
D、12~24h内体温恢复正常
E、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
标准答案: c
解 析:新生儿硬肿症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渐复温,对轻、中度硬肿症患儿可放入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情况逐渐调整到30-34℃的范围内,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4、 新生儿胃内容量为()
A、10~20ml
B、20~30ml
C、30~60ml
D、50~l00ml
E、80~l00ml
标准答案: c
解 析: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2000ml。
5、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早消减的部位是()
A、面部
B、臀部
C、胸部
D、腹部
E、下肢
标准答案: d
解 析: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6、 小儿下尿路感染应选择的抗生素是()
A、复方新诺明
B、头孢类抗生素
C、氨基糖甙类类抗生素
D、喹诺酮类抗生素
E、氨苄西林
标准答案: a
解 析:小儿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和呋喃类抗生素。
7、 小儿鹅口疮的病原是()
A、腺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白色念珠菌
标准答案: e
解 析: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8、 急性肾炎患儿少尿期,每日摄入食盐量()
A、1-2g
B、3-4g
C、5-6g
D、7g
E、8g
标准答案: a
解 析:少尿时,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为1-2g。
9、 治疗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的最好时间是()
A、与维生素C同服,餐前服用
B、与维生素C同服,餐后服用
C、与维生素C同服,两餐间服用
D、与牛乳同服,两餐间服用
E、与钙片同服,餐前服用
标准答案: c
解 析:铁剂与稀盐酸或维生素C、果酸等同服,可促进铁的吸收,在两餐之间服用,可减少对胃的刺激。
10、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B、有病原体,有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性
C、有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播媒介
D、有病原体、传染性及流行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性
标准答案: e
解 析: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免疫性。
11、 新生儿时期脊髓末端的位置是()
A、第1腰椎上缘
B、第1腰椎下缘
C、第2腰椎下缘
D、第3腰椎
E、第4腰椎
标准答案: d
解 析:胎儿时,脊髓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三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第一腰椎上缘。
12、 胚胎5个月开始造血的器官是()
A、卵黄囊
B、骨髓
C、肝脏
D、脾脏
E、淋巴组织
标准答案: b
解 析:胚胎第六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第4-5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直至生后2-5周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13、 胃食管反流消失的年龄多为()
A、8~10个月
B、6~8个月
C、1个月以后
D、3~5个月
E、1岁以后
标准答案: a
解 析:新生儿食管呈漏斗状,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欠佳,食管下端贲门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小儿8-10个月时症状消失。
14、 结核性脑膜炎中期幼婴的主要临床表现或体征为()
A、嗜睡
B、颈强直阳性
C、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D、前囟饱满
E、喷射性呕吐
标准答案: d
解 析: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是结脑最主要和常见的体征。幼婴儿则以前囟饱满为主,原因为囟门未闭,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