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仍艰难
作为外来工子女第一大省,广东承担的压力可见一斑。据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数据,2011年广东全省共有339万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工子女,比2010年增加26万。
熊丙奇指出,京沪穗三地,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因为人口流入密集,且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从而成为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顺利推进?不少专家指出,教育部应制定“重学籍、轻户籍”的高考相关政策法规,以考生在高考所在地的学籍年限为主,辅以考生家长在当地工作、居住和纳税的年限等条件来设定界限。同时,为避免“异地高考”挤占当地招生名额,教育部也要出台在招生计划名额分配方面的合理方案。
对于广东提出的“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的入学申请”,熊丙奇认为这或许将成为各地减轻异地高考压力的普遍做法。他指出,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已经面临生源困境,而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来看,今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方向也是实行申请入学或注册入学。
“但仅仅解决这一层面肯定是不够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读一本、二本。”熊丙奇同时强调。
他指出,推进和实现“异地高考”,不能指望只通过技术手段,而不触及高考考试评价权、高校招生权、学生选择权等利益和权力。在我国,解决教育问题,必须直面既得利益阻力,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既得利益,下决心“动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