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冲关密卷04(附答案)(2)

2012-04-08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很多,其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A

  【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

  3.A

  【解析】《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4.A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

  5.C

  【解析】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

  6.C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他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

  7.D

  【解析】由小学教育学制的历史发展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是五四制实验。

  8.C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9.A

  【解析】略。

  10.B

  【解析】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1.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

  12.A

  【解析】略。

  13.C

  【解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共同发展。

  14.D

  【解析】略。

  15.B

  【解析】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略。

  2.ABCD

  【解析】略。

  3.ABCE

  【解析】略。

  4.BCD

  【解析】强烈的荣誉感属于先进生的心理特点。

  5.ABCD

  【解析】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

  6.BCDE

  【解析】教育目的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因素:社会和个人。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个人因素包括: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的需要。7.ACD

  【解析】略。

  8.AE

  【解析】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9.ABCE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其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0.ABCD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三、是非判断题

  1.√

  【解析】略。

  2.×

  【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3.√

  【解析】略。

  4.√

  【解析】略。

  5.×

  【解析】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涉及教学进程。。

  6.×

  【解析】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7.×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8.√

  【解析】略。

  9.×

  【解析】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内容。

  10.×

  【解析】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最先提出来的。

  11.×

  【解析】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2.×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人的个体因素等,它们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其中,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它无法取代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13.√

  【解析】略。

  14.×

  【解析】一节课成败的基本标准,最终要看教学成果。

  15.×

  【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 2.AB

  (二)1.A 2.ABCD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