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资讯 >

上海拟建“男子中学”引争议(2)

2012-04-04 
“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孩危机”,以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因性施教”:改革旨在促进教育均衡满足社会需求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除了讨论更要有实践。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王荣华说,教育的均衡除了考虑城乡、地区、校际等因素,也需要考虑性别差异。“"男生危机"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在发挥男孩的积极性和优势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并不是要压制女性的优势,而是说男孩一直在学习中受挫,对自身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都不利。我们的理念是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卢起升坦言,目前提交的“办男子中学”方案只是初步设想,接下去会从教学改革开始,慢慢探索经验。据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其实很早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办学模式,在高一年级选择4个班级进行分班教学,一个男生班,一个女生班,两个混合班。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许多课程得分都不同程度超过了混合班。

  不少沪上的中学生尤其男生,以及许多家长也觉得“男子中学”对男生在思维、性格、处事等方面会有积极帮助,还能帮助孩子“不因感情问题而分心”。

热点排行